欧美评级机构为何一致唱空中国银行业?
中金网
2015-11-05 17:24:00
0

QQ截图20151105172825.jpg

【第一直销网讯】  11月3日,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评级发布一份名为《支持性政策可能缓解但不能解决中国大型银行面临的困难》的报告显示,中国经济放缓使很多行业的供过于求局面恶化,这会导致未来2-3年银行的信贷损失快速上升。

在以资产规模衡量2015年中国最大的50家银行调查报告中,标普认为,尽管50大银行中的多数或将成功渡过即将迎来的信用质量下降期,但一些小银行而言确实存在倒闭的风险。

至此,国际公认的三大评级机构都一致看空中国银行业。笔者不久前在中金网发布的“银行业两难困境 好日子不在了”一文中就就例举了另外两家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和惠誉对于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的观点。穆迪此前对11家中国上市银行的半年业绩分析指出,部分逾期至少90天的贷款并未被纳入坏账范畴,因此中国银行业的坏账水平可能被低估。而另一家国际评级机构惠誉曾表示,由于部分不良贷款被展期或挪至表外,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很难评估。估计信贷总额中有38%没有走传统银行贷款渠道,所以就数据讨论不良率的意义不大。

对于银行业的坏账危机,笔者曾经在中金网发表过多篇文章指出其风险。这次标普的报告则给出了更加详细的分析。

2015年最新出炉的三季度财报中,四大国有银行的净利润增速均下滑至1%以下。除了北京、宁波、南京三家城商行稍好外,股份行的情况也并不乐观,仅平安银行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增速维持在两位数,其它几家也都降至个位数,其中中信银行最低,净利润增幅仅为2%。16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新增2396.44亿元,已经接近2014年全年新增量。除了宁波银行不良率下降0.1个百分点外,其他银行的不良贷款都出现“双升”。

标普认为,经济风险的加大会进一步削弱银行的资本实力,根据上述50家银行的年报数据测算,目前资本实力最低的10家银行分别是:渤海银行、吉林银行、浙商银行、恒丰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杭州银行、厦门国际银行、浦发银行、广州银行。

标普董事廖强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曾表示,“这一波经济下行周期还未走到一半。”廖强认为,中国这一轮下行周期可能有三个较大的信贷损失浪潮出现。第一波发生在对外出口、商品批发部分,由于该领域的企业大都在沿海地区,所以在前期导致一些股份制银行的“不良”激增。第二波正在全面展开,这是由于产能过剩的制造业带来的信贷损失。尽管截至目前这部分不良贷款在一些大型银行所披露的数据中还没有呈现,但那是由于监管政策帮助那些大型企业暂时缓解了风险,但这部分“不良”也迟早仍会暴露。在廖强看来,第三波应该是以房地产为标志的信贷危机,一旦这部分风险爆发,那对于中国银行业而言会是致命的打击。但房地产贷款属于尾部风险,目前还没有展开。

标普认为,自2014年以来中国政策制定者已推出各类刺激政策,以支持经济增长,并分担银行业的部分负担。但鉴于政府政策措施的信用影响,以及银行自身的信用状况,规模较小的银行可能面临倒闭风险。

不出意外的话,1998年海南发展银行的破产倒闭案例即将在近几年再次上演,区别在于,这次储户们只要在单一银行存款金额不超过50万人民币均可享受《存款保险条例》的保护。

对此,目前国内的所谓智库专家们给出的方案是不良资产证券化,笔者只能用呵呵来表态。此外,我国国内没有国际上那些专业的秃鹫。目前,处理银行不良资产业务的主要力量还是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其次,是一些杂牌军。他们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方式大都是简单粗暴没有技术含量的“诉讼+清算”的模式。真正高技术含量的企业重组、并购等高端处理方式在国内还很难见到。像橡树资本、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以及孤星基金这些大佬秃鹫在国内还是稀缺资源。

【责编:菲菲】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