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产业将改变社会结构
顾永东
2017-11-23 11:17:00
0

中国保险养老社区发展论坛11月16日在宁波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新时代商业保险与养老社区融合发展”。国开行扶贫金融事业部基础设施局局长顾永东在论坛上表示,到2030年中国养老产业会有一个爆发式的增长,养老会改变社会结构。

以下为发言实录:

​尊敬的魏主席、刘市长,很荣幸在这里介绍一下开发银行在养老方面做的一些工作。

养老这个事情大家都知道是一个很新的产业,开发银行这几年一直在持续的探索这项工作,今天向大家简单汇报一下,我们做的一些工作和想法。

第一方面,今天是保险,都属于金融业内,去年下半年国务院刚刚批了国开行的章程,里面提出国家开发银行要在中国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中国做出贡献,养老正好是我们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是我们未来一个重要的内容。

开发银行是一家政府的金融机构,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立足于服务国家战略,加强与政府合作。从2014年开始民政部进行养老的合作,今年上半年我们又和国家发改委一起做支持居家养老这块的业务,目前有一些项目已经持续落地。

这是我们支持养老的基本想法,按照办行的方针,规划先行,机制建设,整体支持。从支持的重点投向来说公建设施、大型机构、龙头企业是我们服务的主要方向和客户。

重要支持方向。原来我们是这样提的,第一,居家养老;第二,社区养老;第三,机构养老。

后来在工作中跟市场对接的过程中,发现居家和社区养老其实是分不开的,很多机构如果做社区养老就离不开居家养老,所以现在这么提:

第一,聚集社区养老设施。

第二,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我们觉得是未来的一个方向,刚才光大吴总裁提到了大众养老的概念,其实这里面跟我们的概念是相似的,我们更倾向于在居家社区的养老网络建设,服务网络的建设,衣食住行、医疗所有的服务网络嵌入到我们养老网络里面,这是大众养老的主要形式。

第三,关于养老机构的项目。

作为我们保险机构来说更多是这一类项目,目前在这些领域也做了一些项目。第四个领域是养老人才的培训基地。前面几位讲的时候都提到了,养老是一个需要很多人的行业,但是这个行业从目前来看,社会地位、工资水平实际上还有一些问题,养老人才的流失率非常高,北京有一所大学有养老专业,也是四年本科毕业,本科毕业生第一年就有10%的学生不再做这个工作,我虽然是学这个专业,但是毕业就做别的工作了;第三年、第三年有30%流失率;第四年有70%的流失率。真正能坚持四年的还剩下30%左右。这个领域的人才仅仅是技能的培养还不够,怎么样为这个领域的工作人员提高社会地位、工资水平等等,养老事业人才匮乏会是一个巨大的问题。我们在国内几个省做了一些这种项目,执行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第四,养老服务商的培育。

我们在支持养老项目的时候,项目落地以后发现项目执行起来跟原来想象的不一样。就像酒店一样,大家都建酒店,但真正的酒店服务业全世界就那几家。养老也面临这个问题,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大企业,大机构,资金实力非常强,大家做一个养老项目应该说资金上不成问题,但是同样是一个项目,将来谁管理、谁运营,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你可能有钱建非常高档的养老院,但是可能不一定能做得盈利、做得成功。我们做了一个项目,持续的跟踪,以后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回过头来支持一些养老服务商的培育。现在跟我们合作的养老服务商,通过这几年的持续的研究运作实践,应该说有一些效果还是很好的,虽然它是轻资产,虽然他自身资产规模不是很多,但是他有服务的标准、服务的流程、管理经验,实际上这更加重要。我们现在支持的几家养老服务商也是雄心勃勃,从他们未来规划来看,未来三十年他们运营的养老企业要占国内养老机构的50%左右。这就说明,未来养老服务和建设可能也会各做各的事情。

第五,老年用品的制造。

这个不用多说。未来这个产业会有大的发展,但是现在这方面有的企业做得很成功,经济效益比较少,但是量很少,产品品种也少。

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做了几年养老以后的想法,跟大家探讨一下。

现在养老在业界大家都公认9064或者是9073,90%老人居家养老,6%、7%到社区养老,3到4%到高端的养老机构,这是做了大量研究和调查得出了一个比例,这指导未来养老领域建设的一个方向。

另外一个数字就是2030年,到2030年中国养老产业会有一个爆发式的增长,基本的论点是什么呢?六十年代初出生的人正好赶上1977年高考,这一批人陆续进入了中国的中产阶级,等他退休的时候,大概从2020年开始。中国的老龄人从退休到逐渐的不能自理平均是12.3年,到72.3岁的时候就不能自己在家生活了,就一定要有人照顾。也就是说六十年代的人,等到他不能自理的时候大概就是2030年,这一代人是中产阶级的主流,有经济实力承担养老机构的费用;第二,这一代人应该是独生子女的家长,靠养儿防老是不可能实现,他的观点上必须要接受养儿不能防老的观点,所以他去养老机构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到那个时候,我们养老会有一个爆发式的增长态势。大家都承认这么两个数据。

实际上,在我们工作的过程中,感觉这两组数据也是可以商量的。关于“9064”这里面说了很多,6%和4%,中国老年人的观念能不能接受自己有儿,然后儿子把自己送到养老院这么一个观念。再一个老年人退休以后可能要带孙子,或者还有其他的事情。这些都是我们得出“9064”议论的一些依据。

从我们支持的养老院世纪之星情况来看,2030年之前养老机构更多是对刚需就是失能和半失能的老年,但是我们发现这批人在养老机构里面占的比例并不是很大,我在天津有一个项目,三千个床位,丢失能和半失能的只有500个左右。其中更多还是活力老人,我们就调研这些老人的想法,最后发现,中国老年人的理念不可低估,不一定觉得一定是养儿防老,觉得到养老院是一个很老的事情。比如有一个老人来了,发现很好,就把家里亲戚朋友同学都叫来了,所以你看养老院也是一波一波的,大家只要觉得好,都能认可,不一定非要等到六十年代的人,五十年代的人照样来,而且过得非常幸福。

一些高端养老院,老年人在里面生活非常充实,状况非常好,精神状况非常好。天津院我去了三次,每次去感觉到老年人的精神状态是特别积极、向上的。我们调研有些老年人,家里有钱请两个保姆,他的生活状态其实是不一样的,有机会可以感受一下。即使你家里条件再好,有三个、五个保姆陪着,但是你的生活、情绪、状态未必就好。

养老,无论是9064也好,或者是2030也好,不是一陈不变的,也要看做养老的这些人能为老年人提供什么样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如果你共得好,这两组数据都要重新写。如果我们养老还是按照以前那种模式,在家动不了必须送到养老院,来了就是保证让你活着,那可能连9064都达不到。

所以未来的养老结构是靠做养老的人来改变,无论怎么说,我们未来养老,中国的老年人到2050年,要有三分之一以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养老产业要改变中国社会结构,我们跟民政部的研究中提出一个观念,为什么说养老会改变我们社会结构呢?

第一,中国五千年养儿防老的结构一定会在我们这个时代发生巨大的改变,我们一定会到养老机构养老。第二,他也会带动整个社会其他的机构,比如说慈善。过去大家都说中国的慈善发展非常不充分,有钱人也不愿意做慈善,其实这也是一个悖论。我们在北京做一个养老的项目,已经运营了好几年了,我们有时候自己也会去看,有时候也带客户去看,每次去都能看到有热心人士在里面做捐赠和做义工。说明什么呢?如果有一个好的平台、好的渠道,慈善事业也会跟着有一个健康的发展。还有其他的,我们整个社会治理,其实都会随着我们这个产业的发展而持续的发展。

这是我们对养老的一些理念,虽然有这些理念,但是未来的养老能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局面,靠在座的各位,靠现在所有做养老的人的努力和付出。

介绍一下我们做过的案例。

这是典型居家养老的项目,在江西的赣州,章贡区,我们服务了11万人,是标准居家概念,政府组织社区网点做了72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老年人的餐饮、医疗、送餐等等只要跟老年人相关的服务全部做起来,这个项目做了几年,运营状况也是非常好的。

第二是在宁波做的项目,宁海县老年公寓,我们提供了3.3亿的资金支持这个项目,主要是针对失能和半失能的群体来做养老。

第三是天津的康宁津园项目,已经投产两年多了,运营状态非常好,三千个床位基本上满了,而且老年人的来源,主要来自于京津冀,更远的其他省份也有,来这里主要是因为看到它的服务。做养老服务比做酒店服务更复杂,更专业,因为老年人的心态是很难琢磨的事情,应该说是一门学问。这个项目他们做得非常好。我们通过12亿的资金,有三千个床位,做得非常成功,无论是大众的口碑还是企业的经济效益,都是非常成功的。

第四是燕达项目,在北京的燕郊,入住的老年人基本是北京市的,京津冀协同以后,北京所有的医保政策在这个地方都覆盖了。这个项目做完了以后,我们国开行的老干部局推荐了老领导、老同志到这个地方,现在已经有七位同志住在这里,而且非常好,他们还在介绍更多的同志住进来。

天津那是天津国资委直属的企业,天津旅游集团的项目。而这个是100%民营的,地产商做的,它对养老服务研究了很多年,在这个地方他有三甲医院就在养老院边上,同时搞了一个河北医学院的燕郊分院,也做得不错,因为它是家族企业,这个老板最小的孩子从一工作开始就带一个团队到全世界学习养老,全世界养老模式他们都研究得非常清楚,而且有自己的养老体系、养老标准,有自己的团队,做得也非常好。

养老设施的建设和服务商的建设,必须得是同时的,必须得匹配。

目前我们做养老无论是社区、居家还是大型机构的我们都在支持,同时也支持一些轻资产的服务商。我们做的模式,第一是做三P项目的模式,第二是纯商业的模式,客户类型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十九大以后养老也迎来了一个黄金期,国开行作为做养老业务的部门也愿意跟保险、地产、学者合作,向大家学习,把养老事业做得更好。

谢谢大家!

作者档案:

顾永东,国开行扶贫金融事业部基础设施局局长。

【责编:晓晓】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