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奥会前瞻:中美经济“压舱石”如何释疑增信
南方都市报
2015-09-24 10:00:00
0

U8738P1DT20130609184450.jpg

【第一直销网讯】  昨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美国西海岸经济重镇西雅图,正式开启对美国的国事访问,备受外界瞩目,这两个全球经济体量最大的国家首脑会面将对中美,乃至全球经济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中美经济关系,一直被看做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习奥会”对中美经济未来和走向会有什么影响?南都虚拟圆桌论坛,梳理出相关话题,采访包括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李向阳、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龚婷在内的多位学者,深度解读习奥会谈中的中美经济。

习奥会背景: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大

南都:此次习近平主席访美,处于什么样的全球乃至中美的经济背景如何?此次习总书记访美对于中美关系,特别是中美经济有何重要意义?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习主席访美是半年前就敲定的行程,但是在过去半年,中美以及全球经济发生了很多大事,是彼时双方没有料到的。比如在此期间,在中国内部,中国股市出现大幅震荡、人民币启动机制调整,另一方面,中国也启动了进一步的改革开放和国企改革。

而在外部,美国又处于是否加息的关键时点、全球资本市场震荡。中国资本市场的变动对于美国以及全球经济市场影响的作用是此前包括美国在内的国家没有意识到的。在此过程中,全球力量格局发生了变化,全球发展态势主动权在向新兴大国倾斜,同时风险也集中到新兴大国和新兴市场。此次会面的意义在于消除美国对于中国的疑虑和误判。

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李向阳:经济上,中美关系相互依赖的格局是没有根本的扭转,这是涉及双边关系的,也涉及贸易顺差问题、知识产权问题、汇率问题等都是在此基础上派生出来的。

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经济的整体进展、就是复苏的进程依然很慢,中国虽然在减速,但相对于美国的经济速度,依然是很高。两国相比,这种经济的增速依然是差异较大的。最终还是围绕经济最基本的问题。中美之间需要释疑增信。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从较大的经济背景来看,此次会晤是处于全球经济一个比较艰难、新一轮增长比较放缓的时间节点,从整个经济发展状况来看,2008年金融危机到今年已经7年了,全球经济仍然笼罩在经济危机的阴影下,从而引发了新一轮的贸易规则冲突,国家贸易摩擦和冲突,全球经济仍然处于相对动荡和无序的状况。

习奥会解决什么?事关全球发展方向

南都:中美经济关系,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双方最高领导人如何进行进一步的沟通?

李向阳:中美是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两国首脑坐在一起讨论,不仅仅是双边问题,更是事关全球的发展方向问题,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增长前景不确定的情况下,那么,中美两国首脑实现这方面的会谈,对于确立未来双边关系的基础是至关重要的,包括双边层面、区域层面、全球层面的问题都是跟中美关系连在一起,对于几个层面的关系至关重要。

张茉楠:从中美的角度来看,中美是全球第一大、第二大经济体,实际上金融危机以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包括在贸易领域、网络安全以及在收益投资方面,有的领域甚至在往回走,在这种背景下,中美如何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寻找新的合作的可能性,也是从稳定各自的经济增长、为双方增长活力,建立压舱石方面寻找合作的机会。第一个问题是,此次会晤一方面寻找如何发挥中美经济在全球经济当中扮演发动机作用。对于中美两国而言,作为全球经济的第一、二大国,有责任有义务也有能力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寻找新的合作空间,促进新的合作领域。

第二个问题是,全球贸易规则中贸易和投资新一轮去全球化的趋势。美国推出T P P、T P IP以及多边投资保护协议,冲淡原来WT O所制定下来的规则,但T PP、T PIP规则实际上是将中国排除在外,所谓的全球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因此,此次中美的会晤是从解决中美贸易合作、促进全球贸易增长的角度,寻找新的合作途径。

第三个问题是,寻找中美在全球公共问题上的责任。在比如反恐、能源,预测能源,能源革命等一系列普通层面上共同面临的难题和挑战,中美也必须合作。这如果没有中美的合作,特别是中美在一些重大领域上的共识,就可能引发冲突。

这些必须两国领导人面对面解决,不能通过第三方、或者在底层去沟通,需要两国领导面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面对未来的磨合。

陈凤英:美国马上面临大选,因此此次会面必须寻找双方的利益共同体,寻找可以扩展的合作空间,同时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基石。通过习近平主席直接面对美国的老百姓(50.45,0.00, 0.00%)、学者和企业家沟通,从而让他们去影响政治家,防止在大选过程中,中美经济问题政治化。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龚婷:经贸关系长期以来都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从中美双边贸易额、投资存量和流量、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的比例等重要指标来看,两国经贸关系相互依存度进一步深化。同时看到,随着两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中美经贸关系的竞争面也逐渐上升,这种竞争性也一定程度上表现在亚太地区经济安排上。

美国主导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 PP)谈判、中国参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 C E P)谈判,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发起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 IIB )等举措表明,两国在亚洲地区贸易、多边开发金融制度上的互动愈发密切。中美两国应该加强互利共赢的思维,避免排斥性竞争和零和博弈,实现开放包容、良性合作的地区经济秩序。中国必须让美国释疑,发起成立A IIB不是要另起炉灶,而是中国提供更多地区公共产品的重要实践,也是承担更多地区和全球大国责任的具体体现,将成为地区发展融资的有益补充和完善。

新型大国关系如何构建:合作而非博弈

南都:在中美关系上,我国提出了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您认为,反映在经济上,这种新型大国关系应该是怎么样的?

李向阳:新型大国关系首先是合作关系而不是博弈关系,新型大国关系以不冲突不对抗为前提,为目标,调整双方的经济增长模式,为未来的经济合作创造一个坚定基础,现在看到的美国人关注的贸易不平衡问题、汇率、知识产权等问题要进行改革,比如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都是中美之间加强合作层面的基础。

张茉楠:双方不再将对方当做假想敌,很多领域合作都可以实现,包括刚刚谈到的战略新兴领域,大数据、互联网领域、能源、环保等新型领域,中美合作空间十分巨大,美国技术、产业的优势和中国市场,双方在在全球贸易协定方面,如果中美谈判成功的话,对全球多边协议提供一个很好的范本。

所以,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在这样的发展阶段上,不仅仅为中国未来对外经济开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重新确认主题调,也为未来全球经济增长奠定非常重要的基础,各个国家都需要反思为什么没有走出金融危机。

BIT能否进一步推进:仍有很多分歧

南都:中美双边投资保护协定(BIT )已经经过多轮谈判,此次会晤对于BIT推进将起到什么作用?

龚婷: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 IT )谈判是中美间在经济领域最重要的谈判项目,也是当前双边经贸关系中的核心议题,近期双方在工作层面也在加紧密集磋商,工商界对于达成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协议的呼声也此起彼伏。双方关于在负面清单上仍然存在弥合共识的空间,有分歧是正常的,因为这对两国来说都不是易事,毕竟高度关乎两国相关行业的发展前途。双方领导人能否推动谈判取得关键进展也将成为此行关注的重点。

李向阳:现在短期内达成协议的可能性并不大,中美方在协定的内容上还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两国最高领导人能够为这些问题确定今后的谈判方向,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事情,能够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两国领导人不会谈到很具体的BIT问题。

张茉楠:B IT从2008年到今年已经谈了7年谈了19轮,但双方在很多问题上仍有很多分歧,尤其是美国负面清单的问题,因为一开始的版本是依托于美国提出的负面清单的版本,但中国这一两年建立了上海自贸区、福建自贸区、天津自贸区、广东自贸区,中美B IT的负面清单和我们国家自贸区的负面清单会不会存在冲突、规格是否一样,还需要后续的衔接。再比如,现在中美B IT是以美国B IT为范本,在其基础之上增加了条款,但恰恰因为是美国提出的,所以在很多的领域上更多有利美国,对美国的利益更大,而在有些方面对于中国的负面影响仍然很大,怎么能站在公共双方共同利益,而不是一方利益凌驾于另一方利益之上,这很重要。

另外,美国除了与中国谈B IT,还一直在推T PP,T PP有可能在今年要达成初步的意象和框架,这样的话中美的BIT和美国T PP之间的投资协定是否有冲突矛盾,如果中国在很多领域BIT受T PP限制,实际也会给未来带来潜在的风险,这些方面都还需要不断磨合,毕竟中美已经达成了共识,但未必需要一个最后期限。

【责编:九月】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