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职业反传销者的另类江湖
中安在线
2016-01-08 16:00:00
0

1a74cd2d2b0d2b49373d5e5d638fdc9f.png

【第一直销网讯】  他们是一群忙碌的人,永远在路上奔波;他们曾经深陷传销,如今却对传销人员“反洗脑”;他们虽然收取费用,却也面临着未知的危险。他们是一群职业反传销者。从2006年以来,国内相继出现了多个民间传销团体。而如今,国内活跃在一线的职业反传销者约30多个。昨日,记者与职业反传销者刘李冰面对面,才得以揭秘这个特殊群体的“另类江湖”。

飞来的“伪装者”

昨日下午4点,刘李冰风尘仆仆地抵达火车站。2016年才过去六天,他已经奔波了广西、北京、上海等多地。他是一名职业反传销者,应受害者家属之邀,对各地的传销人员进行“反洗脑”教育。

28岁的刘李冰,微胖的身材,不大的眼睛,说起话来总是滔滔不绝。当他习惯性地扬起手时,手指上硕大的金戒指以及手腕上的手表格外耀眼。怎么看,刘李冰都像一个生意人。“在进行‘反洗脑’教育时,我们必须伪装自己的真实身份,化身为各种让传销人员容易亲近的角色。”

刘李冰此次来到合肥,也是受男孩亮亮(化名)之托。原来,亮亮有个女朋友倩倩(化名)。半个月前,倩倩突然不辞而别,来到了合肥。亮亮一番打听,才获悉倩倩一家人都在合肥做传销,单纯的倩倩听信了家人编织的美梦,也一头扎进了传销中。百般劝说无果,亮亮只能求助于职业反传销者帮忙。于是,刘李冰跟着亮亮一起从北京飞到了合肥。

在来之前,刘李冰已经对倩倩的家庭情况、性格、加入传销的时间等情况摸得一清二楚。为了不让倩倩有抵触心理,昨日下午刚到合肥,刘李冰就吩咐亮亮不要在倩倩面前提劝说之事,而是带着倩倩去逛街游玩,重温往日的快乐。

“通过亮亮的配合,我会在合适的时机,以合适的身份,对倩倩进行‘反洗脑’教育。”刘李冰说,这种“反洗脑”教育,并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说教,而是“伪装”合适的身份,贴近传销人员,现身说法,剖析传销的分配制度和游戏规则。“反洗脑”的整个过程,其实更像一种精心策划的演戏,但是目的只有一个,让传销人员能够悔悟。

A级传销头目

从22岁那年,刘李冰就开始从事反传销工作。至今已经从事了六年。刘李冰说,这些年他在全国400多个城市来回穿梭,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传销的危害。

然而,让人更想不到的是,在此之前,他也是一名传销人员,并曾经做到了A级头目,发展了几十个下线。

刘李冰告诉记者,他是山西临汾人,2005年医科大专毕业后,他当过医生、老师、酒店管理员、游戏工作者。2007年,再次失业的他,从初中同学那获得了一个好消息。“他跟我说,他在那边医院给我找到了工作。”就像即将溺亡的人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刘李冰很快从家乡来到了南宁。

到了同学居住的地方,刘李冰备感亲切。因为同屋住的七八个人基本都是老乡或者老同学。当同学开始告诉他“西部大开发”、“连锁销售”等资本运作时,刘李冰半信半疑。当同学表示自己收入日近万元的时候,刘冰李心动了。

他以找工作需要运作的由头,从父母手里骗来七八万,全部上交给了同学。之后,他就走上了传销道路,从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处拉下线。“当亲情、友情和爱情利用完了,就只能上网拉陌生的网友做下线了。”

通过骗人的方式,刘李冰当上了传销老总。然而,即使是传销老总,其实也并不风光,手头很拮据。“只能买身名牌衣服,戴着金项链和金戒指,租着豪车,抽着中华烟装点门面,让人以为我很有钱。”

面临着一波又一波的打传活动,加入组织的下线越来越少,刘李冰终于认清了,传销不过是一场骗局。于是,他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和下线们摊牌,并将自己仅剩的一些资金退还给部分下线,离开了传销组织。

1000多种传销案例

“不知道是不是运气不好,之后几次找工作,几次又差点被老同学拐进了传销窝点。”不过,因为在传销组织浸淫许久,刘李冰的“抗体”很高,不但没有受骗,还把自己的同学解救出来。之后,弟弟也深陷河北廊坊传销窝点,刘李冰又前去将弟弟带回。

看着传销人员如此众多,而自己对“反洗脑”颇有心得,刘李冰有了新的想法。2010年,在河北定州,刘李冰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成立了“反传销”工作室,应传销人员家属之请,寻找与家人失联的传销人员,劝说传销人员离开传销组织。然而,因为资金缺乏,半年后工作室难以为继只能解散。

虽然半年的时间不长,但是刘李冰还是发现了自己在“反洗脑”过程中的“才华”。之后,他北上加入了中国反传销救助中心。据其介绍,在该中心,一共有十多名职业反传销者,他们几乎都曾经深陷传销,并彻底悔悟,具有非常深厚的“反洗脑”经验。

“在反传销救助中心的六年,我接触过1000多种传销案例,研究传销法律和知识,对各种传销的分配制度和游戏规则都了如指掌。”刘李冰说,全国各地很多传销人员家属,通过网络和电话,与中心取得了联系,请他们“解救”传销人员。

“这些年,除了新疆和西藏,我哪里都去了。”刘李冰的声音里充满着疲惫。

表心意的“赞助费”

对于职业反传销者来说,反传销活动更像是一种“工作”。在帮忙的过程中,他们会要求传销人员家属支付来回路费、餐饮费、住宿费等。此外,还会要求支付一些赞助费。

刘李冰坦言,因为无法注册成公益性团体,目前中国反传销救助中心挂靠在一公司名下。“我们也想做免费的公益活动,但是没有资金支持。我们的工作生活都需要开支,如果自己的温饱都解决不了,又怎么能救助其他人呢?”

因为之前出现过自己垫付车费前去救助传销人员,成功后却不告而别的事情,所以,再接手救助行动,反传销者都会要求委托者先行定下机票或者车票,并承担餐饮、住宿等费用。

救助过程如何才算成功?刘冰李说,这没有定论。因为有的迷途知返,愿意跟着家人离开;有的虽然听进去了,但是还会再考虑几天;有的明知自己上当受骗了,却已经无法回头。不过,参与救助之后,传销人员家属会给一些“赞助费”。“没有具体的标准,全看心意。” 

随时上演的暴力

反传销的江湖充满了惊险,随时上演着骗中骗、反侦查和突如其来的暴力。反传销者在各种“模式”之间自由切换,时而是侦探,跟踪传销人员;时而是“想发财的学员”,卧底传销团伙。

曾经,刘李冰接受一个湖北女孩的委托,去广西来宾解救其家人。他以女孩朋友的身份,与其家人见面,并耐心劝服了其中一人。当他开始劝说第二人时,冷不防一个石头狠狠砸向了自己的后脑勺。

“当时我就晕过去了。”之后,刘李冰在医院躺了一个星期。后来,他才知道,袭击他的是一个传销头目。然而事发后,传销头目已经逃之夭夭。

在合肥的一次劝说过程中,因传销人员及时悔悟,找传销头目索取自己投入的资金,双方发生了冲突。“当时,几十个传销头目围攻我们。”刘李冰说,幸亏警察及时赶到,自己仅受到一点轻伤。

虽然每天奔波,劳累,处在风险之中,但是除了老家的妻子,刘李冰从未告诉家里其他人自己的具体工作。“他们都以为我在一家普通的公司上班。”

“不管是传销者,还是反传销者,其实都是不被理解的。”刘李冰说。

【责编:sunshine】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