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经济将成为主流的全新经济模式
西安日报
2016-09-14 14:01:00
0

QQ截图20160914140318.jpg

【第一直销网讯】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和“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分享经济”首次被提出。作为互联网下的“新经济”“新商业”形态,“分享经济”正在改变传统的经济模式。分享经济作为当前全球互联网经济发展最活跃的经济形态,由于其利用互联网及相关信息技术,在自愿交换的市场规则下,达到了高效利用社会闲置资源的目标,体现了其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早晨我们走出家门,通过手机用车平台找到一位顺风车乘客,由于分担了交通成本。下班前有驴友相约聚会,我们把工作文件上传到云存储空间中,这样晚上回家也可以继续完成,不会影响明天的会议。下班路上在点评网站找到了评价最高的餐厅,并顺手把地址分享到了朋友的导航软件。靠着用户分享的路况信息,导航软件轻松地使大家避开拥堵,准时到达餐厅。餐桌上,大家轻松地聊着天,分享着做沙发客的经历。有朋友聊起他在气候宜人的旅游城市买了一套公寓以方便旅行,平时就放在网上做短租。大家被APP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介绍吸引纷纷预约了入住时段。我们逐渐习惯这种生活方式的变化正是分享经济迅速兴起的写照。据估计,2015年分享经济在全球的交易规模约为8100亿美元,并将在未来10年快速膨胀。美国经济趋势基金会主席、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称“分享经济带来了一场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资源革命,它带来了经济生活的全新组织方式,将会超越传统的市场模式。”

“分享经济”的概念最初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威茨曼的著作《分享经济——用分享制代替工资制》一书中。针对当时美国经济中存在的滞涨,威茨曼认为通过分享利润确定职工收入的方式可以打破工资刚性,弥补经济在微观层面存在的缺陷,从而促进经济的稳定高速发展。但几十年后的今天,由于经济环境和技术环境的变化,分享经济的动力更多地来自破解资源闲置与能源环境危机的压力,分享的依托从制度创新转为技术创新,分享的对象由威茨曼倡导的企业利润转向更广泛的家庭闲置资源,分享的结果也从社会财富的公平分享转变为资源、能源的更有效利用。当代分享经济被定义为一种互联网时代的租赁经济模式,即通过互联网第三方平台实现个体之间闲置资源使用权的直接交易,实现资源在不同个体间的共享。

《我的就是你的》(what s mine is yours)作者雷切尔·布茨曼将分享经济分为四种模式:

第一种是协同消费模式,即在不影响其他人消费的情况下,使资源同时服务于更多的消费者,例如顺风车的车主在回家途中搭载几位同路的乘客分担出行成本,或是几位刚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合租一套公寓共同负担房租都属于这种模式。

第二种是再分配市场,即将二手的物品从闲置的地方分配到需要它的地方,从而延长物品的使用时间,减少资源浪费。例如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学校论坛中发帖出售不能随身带走的电脑、自行车等物品的行为。

第三种是商品服务系统,即在不占用商品的前提下付费使用它们。例如很多游客在英国旅游时都抱怨寻找洗手间太不方便,于是一款名叫Airpnp的APP应运而生,专门组织英国的家庭和企业在空闲时段向路人有偿开放洗手间。

第四种是协作式生活方式,即有偿或无偿的交换技能和服务。例如美国一个APP通过聚合大厨和饕餮客,实现分享美食的功能。在Feastly平台上,热爱烹饪的厨师和富于冒险精神的食客可以聚到一起,通过在家做饭的方式来找寻更真实和更具有社交性的用餐体验。厨师自己也能获得一个展示厨艺、分享烹饪经验和其背后故事的舞台,在给吃货们提供最新奇的食物的同时也能获利。

过去,商品很难进行分割,比如乘坐出租车时,乘客只能租用整辆汽车,购买或租赁公寓时,也只能交易整套公寓。借助智能设备和互联网平台,今天商品可以更细致的分割,所以在分享经济中我们可以单独交易汽车乘坐空间、公寓空间和功能,甚至可以单独交易消费体验。换句话说,分享经济下供需的优化使我们得以最大限度地共享有限的经济资源 。

从2009年开始,伴随着国外分享经济浪潮的发展,国内众多领域的分享型企业开始大量涌现,分享经济影响越来越广泛。据《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5年,中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19560亿元,分享经济领域参与提供服务者约5000万人左右,约占我国劳动人口总数的5.5%。保守估计,参与分享经济活动总人数已经超过5亿人。《报告》预计未来五年我国分享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在40%左右,到2020年分享经济规模占GDP比重将达到10%以上。

经济学家们相信,分享经济的未来并不仅限于此。一方面分享的内容正在变得更为丰富,分享经济的范围已远远超出物物交换式的租赁,现在的分享经济正在从物尽其用拓展到知识分享、体验分享、需求分享、数据分享、供应分享等各个领域。理论上,所有允许提供非标准化服务的行业,都可以从分享经济切入并撬动原有行业。另一方面,企业用户也开始进入分享经济领域,在线众包模式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从而引起整个供应链体系的重塑。这使得不仅服务业,并且制造业、农业等传统产业也将搭上分享经济的快车。

分享经济是新生事物,而且发展速度远超预期,相关社会规则调整还没有跟上它的步伐。目前已经显示出了3个突出问题。

首先是信用问题。分享经济一大特点就是陌生人之间借助互联网平台直接进行交易。陌生的个体之间进行分享,没有任何供需方所属企业或交易担保、抵押实物等常规交易中的背书措施,因此信任就成为分享行为发生的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讲,分享经济实质上也是一种信任经济。我们敢不敢搭乘陌生人的车?敢不敢把物品交给陌生人投递?敢不敢让陌生人到自己家里住,或是自己住到陌生人家里去?如果没有信任,分享就会遭遇障碍。分享经济平台正在努力构建信任机制,但仅有企业努力是远远不够的,社会大环境也亟须改善。社会信用环境是分享经济发展重要的基础性条件,如果不能建立线上线下统一的社会信用体系,就很难真正实现陌生人之间的资源分享。

其次是法律问题,例如如何确定服务者与平台公司的税收,再如平台公司与服务提供者之间是否存在雇佣关系,是否需要签订劳务合同,更进一步在服务过程中发生法律纠纷的责任界定都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

最后是监管问题,由于法律的滞后和分享经济活动的庞大规模使得我国行政机关针对经济活动的准入许可,执业资质等主要监管手段都无法有效监管分享经济。如何能及时有效地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又能保护与鼓励分享经济活动的动力是摆在监管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责编:菲菲】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