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进入调整期,新物种们需要回归商业本质
零售老板内参
2019-06-24 17:08:00
0

b7fd5266d016092472819cd22f4bcafee7cd3420.jpeg

​【第一直销网讯】  新零售迎来了第三个发展年头,但质疑声从未像今天这样密集而激烈,如果说之前还是怀疑、观望,今天就有点极大程度否定相关创新业态的味道了。

新零售代表业态发展确实遇挫。盒马、京东7FRESH、小象生鲜,不约而同的放缓拓展步伐,永辉“超级物种”的业务板块也因为亏损问题,从上市体系中剥离。不仅如此,盒马昆山店闭店,小象生鲜连砍北京市场外的五家门店等,都让本就充满争议的新零售业态,进一步陷入到了几乎一边倒的唱衰窘境。

盒马们的一举一动,缘何能牵动到零售行业的敏感神经?

事实上,这与外界最开始对新零售业态的定位有关,即从盒马第一家门店开业起,人们就把它放置到了传统商超的对立面,把新零售当做冲破原有零售弊端的唯一寄托,所谓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当这种新零售业态发展不利时,质疑与批评就来得愈加猛烈。

但人们似乎忽视了一个更大的背景:即便新零售业态的探索不太成功,消费者对于更好的零售的迫切需求并没有改变,尤其是迎合用户消费升级需求的零售业态还没有很好地呈现时,零售业态的创新探索就不会止步。正如盒马鲜生CEO侯毅所言,2019年依然是填坑之战。

有意思的是,在国内零售似乎一团乱麻的时候,国际零售巨头们却纷纷选择在这个时间点进入中国市场。6月7日,ALDI在上海开出首批两家门店,紧接着,Costco上海闵行店也确定将在8月27日开业。

也就是说,国内传统零售的增长瓶颈,以及新零售的发展不顺利,都没有阻止国际零售巨头对中国市场的看好。

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今天新零售业态所陷入的争议,《零售老板内参》APP认为,零售行业的争论点实在不应该放在简单的模式之争上,新物种们的价值也并不能够一票否决,而问题的焦点在于,随着用户消费行为的改变,以及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实体零售究竟要如何转型升级来满足这样的新需求?

刚刚开业的、面积达5000平米的精品超市T11创始人杜勇,在走上独立创业道路前曾坦言:“中国的零售水准,照比世界领先水平有几十年的差距,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传统商超是背离消费者需求的‘地产寻租’模式。国内的零售没有新、旧之分,只有好与不好,而好零售则需要一些人去用工匠精神,死磕商品品质和供应链。”

新零售进入调整期

新零售业态目前整体的状态如何?一个最鲜明的表现就是,各代表业态不约而同放慢了拓展脚步。

盒马在开出150家门店后,发展战略开始大的调整。侯毅在年初公开发表了题为《2019年,填坑之战》的演讲,在他看来,盒马刚成立时引以为傲的大海鲜、30分钟送货到家、包装食品等,现在都要面临是否性感的问题。侯毅算是首次对盒马模式做了系统反思。

紧接着是盒马昆山店正式关店。对此,侯毅也坦言:“做零售业,没人能保证成功。此前盒马舍命狂奔,肯定会有开过头的(情况)。开过头就调整嘛。”

京东7FRESH则一直处于小心求证的状态中,相比盒马的150家门店,截至目前7FRESH只开出16家门店。与此同时,开业仅一年后的7FRESH,管理层就经历大的调整,曾经的掌门人王笑松调岗,新人王敬空降7FRESH。

但7FRESH的拓展速度并没有因为新任负责人而加速,据王敬透露,7FRESH未来会更加聚焦于京津冀地区。这也意味着5年1000店的目标并不容易实现。

相比以上两家业态发展速度的放缓,小象生鲜则有种紧急刹车的感觉,不仅没有继续拓展门店,此前在北京市场外开出的五家门店,目前已全部关闭,只剩下北京的2家门店,战略收缩明显。

盒马、7FRESH虽然没有停止开店,但目前也纷纷调整发展策略,转而进行多业态的布局。

盒马鲜生孵化了盒马菜市、盒马F2以及盒马小站等品牌;7FRESH则针对社区、写字楼等场景推出相应业态,社区场景将主打7鲜生活,办公室场景则会开出1000平米左右的7范儿。

显然,利用不同的业态能够灵活匹配具有差异的生活场景,一定程度上可以在开店成本和客流量之间做出平衡。

不过,多业态布局后并不意味着发展更顺畅,因为当所有的新物种都没能做出一家在各个方面近乎完美的门店时,也就意味着它们在品控、供应链能力等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此时,换种业态就能让用户买账吗?

新零售进入第三个发展年头,基于消费端的创新已经不能给用户带来新鲜感,基于门店业态的创新也不能持续引流。新物种们需要回归商业本质,进一步做好品质把控,增强供应链能力。

新零售败了吗?

新零售业态发展不顺利,就意味着这种创新是失败的吗?

如果说在新物种诞生的时候,外界将新物种视为冲破传统零售弊端的唯一寄托,那么,在新物种走过三个年头的时候,尽管发展过程并不顺利,但这并不影响新物种具备打破传统零售边界的能力。

首先单就模式来说,“超市+餐饮”的业态并不值得过多非议,因为这种模式并非中国独创,在国外早有成功的实践,如意大利的Eataly超市。

第一家 Eataly 于 2007 年在意大利北部城市都灵开张,这个品牌最初的定位就是高端超市和高端餐厅。因此,顾客在Eataly既可以购买日常所需,也可以现场选购食材由厨师加工制作。Eataly就是一家集购买、休闲、学习、文化传播为一体超市创新业态。

这种模型也相当成功,Eataly早已走出意大利,据报道,2014年在全球只有28家店的Eataly,年收入达到25亿人民币。

既然“超市+餐饮”在国外市场能够成功落地,理论上来说,国内探索“超市+餐饮”业态也有成功的可能性。

但不管新物种能否成功,传统零售的获客能力始终在降低。在低线城市,一些区域零售巨头姑且能保持增长势头,但在一二线城市,传统超市的增长压力正在越来越大,因为截流传统商超的已经不局限于电商平台。

专业店、便利店、本地生活平台的快速崛起,正让传统大卖场面临多维度的打击。近两年便利店业态迎来高速发展期,从一二线城市到三四线城市,内资便利店在快速铺开。此外,各种专业店,以及本地生活平台的发力,也使得用户的购买渠道空前分散。

因此,即便没有新零售业态——况且新零售的规格和体量,远不足以对传统零售造成大的威胁——传统零售依然要面对转型升级的难题,这是用户消费行为、消费水平的变化,导致零售行业需要进行系统的调整和变革。

而新零售对于传统零售的意义,绝非一无是处。可以看看新物种们在这三年时间里都做了哪些创新,就能够明白,尽管新零售目前没有探索出成功的商业模型,但它绝对冲破着传统零售的边界。

新物种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创新:

一是改变传统卖场的消费行为。一方面是让超市与餐饮业态相结合,给用户边吃边逛的体验;另一方面就是培养用户线上购买生鲜食材的习惯。盒马等新物种的探索也有效催生了本地生活平台“买菜”频道的崛起。

二是让零售全链路更加高效、透明。新物种让商超数字化推进得更加迅速、彻底,从商品的电子标签,到门店运营、营销、供应链系统的数字化,这些技术手段的加持,让商超业态实现更加精准的选品、门店管理运营的更加高效,以及有效杜绝传统商超容易产生的腐败问题等。

因此,新零售的探索遇到挫折,但绝不是没有意义,从新零售目前的成果来看,他们已经冲击到传统零售的弊端与边界,让国内零售距离好零售更进一步。

但是,谁能真正做出好零售,其实并不一定就是阿里、京东,但电商巨头对于推进该目标的实现,一定是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事实上,一些传统零售商超已经意识到线上线下融合、全链路数字化的重要性,正在积极谋求转型升级之路,例如物美与多点的合作,就是传统商超全面拥抱数字化的典型代表。

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做“好零售”

抛开新零售发展遇挫的问题,不管是传统零售,还是新物种,零售行业面对最关键的问题其实是:消费者迫切需要好零售,但国内却鲜有好零售。

传统零售走到今天,很少有全国性零售巨头,而是整体呈现区域化、碎片化特征,尤其是很多传统商超还停留在地产寻租的模式,这种情况下,又怎么能为用户提供更高品质的商品呢?

这也是为什么,杜勇做完7FRESH的操盘手后,最大的感悟就是:零售没有新与旧之分,只有好与不好。所以他创办的生鲜超市T11,给用户的第一感受不是门店的大海鲜,也不是超市+餐饮相结合的特点,而是一个容易逛起来的精品超市,商品SKU不算多,但每件商品都经过买手的精挑细选,同时价格又做得接地气。

据零售老板内参观察,T11开业快十天了,他们的各个会员群依然很活跃,用户每天会在群里讨论店内的各种美食,且常常有用户被某一款商品惊艳到,从而忍不住与其他会员进行分享的情况。消费者从来不会抗拒真正优质的商品。

可以说,在新零售的转型节点,T11走了一条明显区别于当前新零售业态的创新路——将对商品品质的执着与消费端的诸多创新相结合,使其看起来既是一个精品超市,又融合了餐饮、线上线下一体化、社群运营等诸多玩法。

此外,随着ALDI和Costco这样的国际零售巨头进驻中国,其强大的供应链能力以及商品力,势必会让国内零售业态有更强的紧迫感。如果说以前的好零售还只是停留在线上或者海外市场,如今,真正拥有强大零售运营经验的商超业态,将与国内零售业态进行正面竞争。

因此,不应该再简单认为新零售业态终将失败,或者认为外来者就一定会水土不服,不管是新零售业态的持续探索,还是国际零售巨头进驻中国,本质上都会推动国内零售行业的向前演进。此时,中国消费者对于好零售的需求一日得不到满足,各种新玩家或者新业态就都有机会成为胜出者。

【责编:佐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