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食药安全犯罪被公诉,整形药品案件占比大
人民日报
2016-06-30 19:00:00
0

QQ截图20160630185533.jpg

【第一直销网讯】  原标题:危害食药安全被公诉,整形药品案件多。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百姓民生。近日,江苏省人民检察院通报了检察机关依法严厉打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的有关情况。

2016年1月至5月,江苏省检察机关共对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类犯罪177件335人提起公诉,其中起诉生产、销售假药罪54件127人,起诉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罪21件50人,起诉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102件158人。

据介绍,从检察机关办理的这类案件来看,当前危害食药安全犯罪案件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美容整形类药品案件占比较大,危害食品类案件中养生保健品类案件占比较大。江苏省起诉的生产销售假药案件中,销售玻尿酸、肉毒素、美白针等美容整形类药品案件12件,占22%,比去年同期增长6倍;起诉的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件中,销售保健品案件 63 件,占61.76 %。上述案件犯罪成本低,收益高,价值低廉的药品动辄以数千元价格销售,如无锡市检察机关办理的徐某某销售假药案中,百余元一瓶的溶脂针和六、七元一支的肌肉抑制剂,搭在一起销售价格高达三、四千元,利润率达数倍至数十倍,犯罪手段多为网络和实体销售同步进行,因被害群体特殊,报案少、发现难。

其次,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中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案件明显增加,危害后果严重。随着对“地沟油”“病死猪肉”“假牛肉”等案件的严厉打击,此类案件的发案形势已经得到有效遏制,危害食品安全案件犯罪手段变得更具隐蔽性。今年以来,在食品中非法添加罂粟壳等成瘾性毒害物质的案件明显增加,今年起诉此类案件18件,占17.6%,而去年同期此类案件仅1件。此类案件犯罪主体多为个体饮食店的经营人员,他们加工销售食品速度快,经营时间长,为了增加客源获取非法利益却置消费者安全不顾,危害后果严重。同时,该类案件还存在发现难、固定证据难的问题。

第三,利用网络、现代物流实施犯罪趋势明显。危害食药安全犯罪案件中,在利用传统手段实施犯罪的同时,利用网络媒介、支付平台实施犯罪的趋势更加明显,违法信息传播速度更快,影响更广,实施犯罪成本更低,犯罪隐蔽性强,查处难度加大。徐州市检察机关办理的吕某某等人生产销售假药案,嫌疑人通过QQ联系国外卖家,购买未经我国批准进口的药物,通过物流将上述药品发至国内。以QQ、微信、移动电话等方式与国内购买者联系交易,并在网店虚假发布手镯、玉石、玛瑙等商品,通过网上支付完成上述交易,再通过物流将上述药品寄送给购买者,从中非法获利34万元。

普通美容院的从业人员并不具备医疗美容资质,他们通过微信朋友圈、QQ群或者朋友之间、客户之间的口口相传对相关产品进行推销;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养生保健品成了市场的宠儿,同时也成了犯罪分子眼中的肥肉,网络更是成为犯罪分子制售假药的重要渠道,他们以老年人、病弱人群为主要宣传对象,还有的以会员优惠、免费体检、免费旅游等手段吸引消费者长期购买、大量购买,潜在风险巨大。在依法加强打击的同时,检察机关提醒消费者提高辨别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不能轻信保健品宣传、网上购药需谨慎,并建议有需要时根据医生指导去正规医院或药店购药用药。

【责编:晓晓】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