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监管过渡期再延,境外保健品生机还是死缓
第一直销网
2017-09-22 09:18:00
0

9月21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2016年5月起,我国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实施监管过渡期安排,政策效果是明显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实现快速的发展。经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将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监管的过渡期政策再延长一年至2018年年底。主要有三方面考虑:

一是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增加了国内市场的有效供给,推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了国内消费升级;

二是缩小了进口消费品境内外价差,吸引了境外消费回流,满足了消费者多元化需求;

三是目前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规模较小,保持政策环境的连续稳定有利于总结行业特点、发展趋势,完善相关制度。

新政“熔断”与过渡期

2016年4月8日起,我国实施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并同步调整行邮税政策。新政中所涉及的税制变化从“税”的最基本层面确定了跨境电商的模式和地位,但随后出台的“正面清单”要求“一线”进区需查验通关单,这导致95%以上的商品无法通过保税备货方式进口,行业瞬间“熔断”。 

庶正康讯技术法规总监李芃解释,对于进口保健品来讲, 查验通关单意味着产品需要具备“进口保健食品准入证书”才能进入保税区。根据新《食品安全法》及《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规定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保健食品向CFDA申请备案,如申请资料齐备可当场获得备案号;其他首次进口的保健食品向CFDA申请注册。

“熔断”现象引起了高层的重视,经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201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给予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有关监管要求一年的过渡期,即在10个试点城市对包括保健食品在内的需首次进口许可批件、注册或备案要求可暂免提供相关文件;对所有地区的直购模式也暂不执行相关首次进口许可批件、注册或备案要求。

2017年9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监管过渡期政策将再延长一年,至2018年底。

境外保健品终将纳入管理

商务部财务司副司长袁晓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的监管难点在于如何处理好促进行业平稳健康发展和做好质量安全风险防控的关系上。部分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不符合国标要求,监管部门还面临着职业打假人和消费者投诉等方面的监管压力,而且一些电商平台和商家选择在境外注册,对其落实主体责任的监管也难以到位。

再次有限延长过渡期的举措表明了政府在管理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的务实态度,但同时监管部门在制定下一步规则的过程中也将重点考虑类似奶粉、保健食品等需要严格控制安全风险因素的产品。

李芃认为,目前跨境电商已经成为境外保健品入华的主要战略渠道,过渡期再次延长,虽然给予了企业更多准备时间,但无法化解市场对未来走向的担忧,有远见的境外品牌已经在积极的布局线下。

境外保健品布局三步走

李芃建议,接下来的一年,境外保健品在继续跨境电商的同时,还要积极进行产品储备。无论是美国的膳食补充剂、欧洲的食品补充剂还是澳洲的补充药品,多数都跑不了要做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的准备。

首先,最快的方法当然是挑选符合现行食品标准的产品,通过一般贸易途径进入。如Swisse已通过一般贸易上市发售血橙精华、蔓越莓精华以及蔓越莓泡腾片等产品。

其次,根据《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规定,一部分符合备案原料目录要求的维生素、矿物质类产品可以进行备案申请,从准备材料到试验完成递交申请,大概需要1年。

最后,非维生素、矿物质类产品需要做注册的准备,从开始准备到获得批文可能需要2~3年,但却是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责编:默默】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