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为何热衷推广保健品?
第一直销网
2017-12-26 09:28:00
0

▲金堂分享会现场外的王医生(红色外套)

▲金堂分享会现场外的王医生(红色外套)

因为肠胃不舒服,成都市民刘拓(化名)去四川石油管理局总医院看医生。在被开了80多元的药后,医生递给他一张名片,并告诉他:“我有给航天员吃的产品。”在医院外小巷里的一间小门面,他向医生微信转账935元后,拿到了“国珍”破壁松花粉在内的瓶瓶罐罐,其中还有一瓶冷榨亚麻籽油。

“听他说睡眠不太好,我才推荐给他的。”21日下午,当事的68岁王医生从保健产品所属公司的年会现场的嘈杂声中向记者说道。“我有什么错?”她坚称“自己是为了病人好”。尽管她也坦承,那间小门面是自己用儿子的名义开的。

“我们今天下午才知道这件事。”医院思政科一位焦姓负责人称,他们了解到当事医生已经退还费用,“这个月底合同到期,决定不再与她续聘。”

去医院看病,拿回935元“保健品”

19日中午12时前后,周欣(化名)从南湖国际社区的家里赶到华阳的四川石油管理局总医院,她的男朋友刘拓因为肠胃不舒服,正在医院看医生。

“我到的时候差不多快结束了。”周欣回忆,她记得医生姓王,当时拿给男朋友一张名片,并称自己有给航天员吃的产品,说下午1点过可以联系。

在医院拿了80多元的药,一起吃了中午饭后周欣去上班了。刘拓告诉记者,自己联系了王医生后,来到医院外通济桥街的一间小铺面,“当时医生已经在里面了,还有另外一个人也在买。”

王医生给他拿了破壁松花粉、松花伴侣片等四件东西,其中包括一瓶可冷餐、凉拌、直接食用的冷榨亚麻籽油。“因为感觉她态度好,像长辈一样,所以当时也没多想。”刘拓通过微信向医生转账935元。

不过晚上周欣回家后看到男友拿回的“药”,意识到不对劲,“都是一些保健食品,居然还有一瓶‘食用油’。”她通过微信联系上王医生,提出退钱。“王医生答应了。”不过记者注意到,随后的聊天记录中,王医生又自顾自地发了一些松花粉等保健品的宣传信息。

双方约定了周三退钱。星期三下午1点过,周欣来到通济桥街的这间店面,王医生通过微信向她退了钱。

​医院称只知道这一起,月底合同到期不再续聘

21日下午,记者来到通济桥街附近的四川石油管理局总医院,在门诊2楼的消化内科,记者并没有见到当事医生。“王医生周一和周三坐诊。”消化内科15诊室中的一位医生向记者说道。记者注意到,墙面上贴的上班安排写着“王**副主任医师”的字样,其上班时间为星期一和星期三全天。

国家卫计委医师执业注册信息的查询结果也显示,王医生确实在四川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执业。出医院走300米左右,记者见到了刘拓买得保健品的店面。门店并没有在营业,门面宽不到3米,店招上写着“国珍健康生活馆”。记者询问隔壁店面这是否王医生的店面,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她又补充:“王医生有时候来,有时候不在。”

​“我们也是刚刚知道这件事情。”四川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思政科一位焦姓负责人称,目前他们只知道这一起。“介绍病人到外面的店里买东西,我们还没这方面的规定。”他告诉记者,王医生年近七旬,是医院招聘的人员。“12月底她的合同就到期了,院长说了,不再续聘。”

医生:保健品店是用儿子身份开的

“我正在参加年会。”下午4时许,记者联系上这名王医生时,她透过嘈杂的背景音向记者说道。事后从现场遗留的资料以及其他人员处,记者发现,王医生参加的是正是她门店售卖的保健产品所属公司的活动。

“当时那个小伙子因为肠胃不舒服来看病。”她回忆,因为听到刘拓说睡眠不太好,“我就给他介绍,我有给航天员吃的产品。”她当时给了刘拓名片,并告诉他门店地址,“和他说我1点的时候有空。”今年10月前后她开了这家门店,“是用我儿子的身份开的。”她表示,自己并不常开门。

王医生今年68岁,她这样解释自己为刘拓选择那几样“航天员产品”的做法:对肠胃有好处。“冷榨亚麻籽油”,她用背诵的语气向记者流利介绍道:“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的亚麻籽,通过高科技制成油,是航天员吃的”,并表示“对于肠道吸收不好的人有帮助,我自己已经喝了四瓶。”

​除了刘拓,她印象中此前太平街道曾有一名病人也在门店买过东西。“我有什么错。”她向记者抱怨道。在王医生眼中,自己是为了病人好,店里的保健产品对病人的身体有好处,而且“国家支持”,只是年轻人不懂得其功效,以及政策和时代趋势。

现场寻访:王医生正在听保健品的“分享会”

22日,成都商报记者再次见到王医生的时候,她正在金堂一酒店的会议中心。21日的年会之后,她们又来到金堂县开展为期3天的“分享会”。她穿着便装,脖子上挂着红围巾,像会场内其他人一样,“上午是北京的老师讲课,下午还有航空方面的专家。”接着又不停说着国家政策扶持。

会场里一位男子,正用话筒大讲创新、人工智能之类的话题,不过很快又转到松花粉上。会场外,王医生和记者说着“昨天到年会现场你没看到,人更多”、“你上午应该来听下‘专家’分享的啊”……她也邀请记者进会场去听,不过进会场需要票,“我们提前很久付了钱,才安排预留了票。”

说了没几分钟,王医生的脸开始不住地往会场方向看去,嘴里反复念叨着“何老师呢”,接着便领着记者往里走,去找“何老师”。

王医生嘴里的“何老师”是她们团队的一位负责人。“今年3月份前后,我在双流那的一个广场上认识的何老师。”王医生告诉记者,当时“何老师”和其他宣传人员举着红旗,红旗上有“新时代”的字样,“我就记起来,2014年的时候我跟小区其他人去双流区体育馆,也碰到过他们的人。”

对于记者和王医生的对话,“何老师”略显警惕,她转身进入了会场。王医生又反复向记者强调,自己说的只代表个人,“不代表公司和产品。”

​对于医院对其作出的“不再聘用”的决定,王医生又说道:“下周医院要是不让我上班,我也可以自由地去搞我的‘健康事业’。”

医生为何热衷推广保健品?“开始我也不相信”

作为一个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医生,怎么会对保健产品如此着迷呢?王医生没有正面回答记者:“最开始我也不相信。”接着她便重复“你了解后就知道了”。

13年前儿子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10年前老伴离世,1975年开始行医的王医生回忆,儿子回家的时间也少,“年轻人压力也大,更多的还是电话关心。”她自己在家里的生活很忙碌:每天早上看《朝闻天下》,出门锻炼,午饭后看《今日说法》,下午要休息一下,经常还要看一下专业书;“上班的时候就更忙了。”

王医生印象里,2014年那次她的感觉并不好,“现场乱糟糟。”之后,还有两个宣传人员去医院找过她几次,“那会觉得很烦,听不进去。”今年初与“何老师”遇见时,“开始我还是不信,儿子也担心我被骗。”

“我去了何老师的店里。”王医生称,自己在店里看到的宣传资料上,有不少知名人士对产品的肯定,“她们也给我微信上发了很多资料,我看到里头说效果很好,而且说也符合国家的政策。”据她称,自己把资料转给了儿子看后,“他也不反对我了。”

“我身体不好,脖子、肝都有问题。”王医生告诉记者,自己也在吃这个品牌的保健品,也是几乎同时,她用儿子的名义开了这家健康生活馆,“投入了6万块钱。”不过据王医生称,自己的店还没有盈利过。“我只是做一个直销宣传员。至于我挣得怎么样,最后要看总公司。”

“我几十年的医术丢下来以后,不搞这个,我怎么打发时间?”王医生说。

“医生推销保健品”需以改革根治

一个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医生,居然堂而皇之向患者推荐自家售卖的“保健品”,听来着实令人感到荒谬。不过我们也必须承认保健品公司业务员能力出众,能把“下线”发展到医院医生身上,可真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

脑补一下这种场景,一个行医多年的老医生,在正规医院的就诊室里告知患者“吃了某某保健品对你身体有好处”,试问有几个患者真的可以做到充耳不闻?而正因为有了“权威白大褂”的推荐,或许不少患者都会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购买,无形中又会为保健品行业注入一笔“资本”。

近年来,保健品推销乱象早就饱受公众“诟病”,一来,不少所谓的保健品均是假冒货色,无非就是为了骗人钱财,尤其是缺少子女陪伴的老年人,更是他们眼中的“唐僧肉”;二来,保健品卖得越多,享受正规就医的人员就越少,有些人甚至因为相信保健品而耽误救治不幸身亡,前几天媒体报道的一名四川老人宁吃保健品也拒不就医的新闻,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案例。

尽管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采取了一些相应的专项行动,但因从事保健品推销的渠道多而杂、机动性强、花样繁多等,一直无法真正从根源上杜绝虚假保健品的泛滥。加上不少老人缺乏关爱导致内心空虚寂寞,一旦陷入保健品的圈套中,就很难抽身而出,更让保健品推销“如鱼得水”、屡屡得逞,即便报道中懂医术的老医生也说“几十年的医术丢下来以后,不搞这个,我怎么打发时间?”可见,这起事件背后其实就是在提醒大家,打击保健品推销仍旧任重道远。

因此,不续聘涉事医生应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还需要有关部门出手,顺着这条线索,刨根问底查查所谓“航天员”也吃的保健品究竟是何方神圣?谁授的权,又是谁制的药?相信保健品的背后绝对不仅仅是造假如此简单。

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值得政府部门和医疗机构共同反思,为什么公众宁可信保健品也不相信医学?相信问题的背后可不仅仅是因为保健品推销“功力深厚”,应该还有医疗服务体系的不完善、医患关系不够融洽等原因。或许这些都需要来场深入的改革才能有所好转。

【责编:菲菲】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