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直销网讯】 近日,碧生源发布了2018年中期业绩公告,2018年上半年,碧生源全面亏损总额达2890万元,与2017年上半年全面收益总额2740万元相比,降幅在205%左右。业界普遍认为碧生源陷入巨亏泥潭的原因是缺乏研发投入和产品创新升级。相比之下,一些企业正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重视产品科技创新,同时加大了对海外品牌的收购,扩张企业版图。
对此,有专家表示,中国保健品行业由最初的“营销为王”逐渐转变为“科技为王”,原料科技创新和健康评价技术将成为两股主要力量,驱动产业链延伸。同时海外收购也成为增加营收的趋势。但保健品行业仍需加强监管,防止不法保健品企业的不合格产品扰乱保健品市场。
加大研发投入
中国商报记者整理企业财报发现,很多企业加大了研发投入,对产品的研发更加重视。
以葵花药业为例,其研发中心现已形成以北京、哈尔滨、重庆、天津四家研究院为中心的布局。目前,该企业已获得批件或结题的大健康产品研发项目16个,其中4项已获得国家保健食品备案号;在研产品项目20个;已立项项目6个。报告显示,研发投入同比增加26.79%,研发投入与营收的占比来看,2017年上半年研发占比2.42%,2018年研发占比2.57%。
寿仙谷药业称其报告期内产品研发继续向全产业链纵深拓进,“灵芝孢子粉第三代去壁提纯技术”获得了日内瓦第46届国际发明展金奖,此外,其研发投入同比增加130.36%,研发投入与营收的占比来看,2017年上半年研发占比3.73%,2018年研发占比6.32%。
紫鑫药业称其报告期内加大了研发投入,成立了专门的人参研发机构:吉林紫鑫人参研发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参的基础研究(如开展人参的质谱研究)、人参保健食品研究、人参新资源食品的开发和人参种植技术的研究等事务。
安琪酵母则建立了高层次的产品技术研发平台(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认可实验室(CNAS)、省级酵母工程中心、中试生产平台),组建了以多位享受国务院、省级政府津贴专家为主的创新技术团队。报告期内,安琪酵母申请专利达13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6项;研发投入同比增加19.13%,研发投入与营收的占比来看,2017年上半年研发占比3.79%,2018年研发占比3.83%。
另一方面,记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显示,有些曾经创造销量神话的企业研发投入较少。例如,碧生源的明星产品茶饮系列从营收占比来看,2016年研发成本为1257万元,占比2.4%,2017年研发成本为1586.6万元,占比2.9%,2018年研发成本为1157.5万元,占比6.9%。研发占比提升的原因竟是与中山万汉、中山万远(碧生源团于2017年下半年收购的公司)2018年上半年研发成本合并计入。碧生源2018上半年营收为1.68亿元,较2017年同期的2.65亿元骤降36.6%。
东阿阿胶也出现同样的情况。以2017年为例,其总计18.05亿元的销售费用中,有8.61亿元为市场推广费,有5.14亿元为广告费,仅这两项占总销售费用的比重就超过了七成。与广告、销售上大手笔花钱相对的是,东阿阿胶在研发与创新上的投入不足。从2012年至2017年六年的时间里,研发支出合计仅为9.13亿元,其中2017年研发支出2.26亿元,不及当年广告费的一半。其财报披露,2018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86亿元,同比增长1.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8.62亿元,同比下降4.35%。公司阿胶系列产品营业收入23.43亿元,同比下降5.21%。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一些企业销量下滑是由于研发投入小,产品缺乏创新升级,并不是加大广告费用就可以解决的。现在的消费者不单只要看广告,产品一定要有口碑,要有体验,还要很专业。
朱丹蓬还表示,在整个新生代的购物思维和行为已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的时候,一些企业并没有做出成功的改变。公司整个运营的模式应该往消费者的痛点、难点的一个解决方案去着手,而不是去砸广告,拼销售。
扩张版图
除了加强研发投入,加强海外收购成为国内保健品企业发展的又一大趋势。7月12日,汤臣倍健35亿元重金收购澳大利亚益生菌领先企业Life-Space。5月31日,汤臣倍健宣布以约1亿元人民币价格收购拜耳(Bayer)旗下儿童营养补充剂品牌Penta-vite的业务资产。Penta-vite品牌于1940年在澳大利亚创立,是澳大利亚儿童营养领域的专业领导品牌之一。
今年2月,全球最大的健康营养产品零售商健安喜(GNC)宣布已与哈药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和合资协议。依据协议条款,哈药集团将向健安喜投资约3亿美金,成为其唯一最大股东。
早在2015年,国内的保健品企业就开始进行一系列海外并购。2015年,合生元耗资88亿元,收购澳大利亚保健品牌Swisse 83%股权,拉开了中国企业并购“洋”保健品牌的大幕。2016年下半年,并购达到高潮。拥有强大、专业药房网络的药企也不甘示弱。2016年8月,上海医药以现金形式出资约人民币9.38亿元收购新西兰保健品公司Vitaco 60%的股权。
中泰资管一位食品行业研究员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与研发、注册门槛更高的特医食品相比,抢占大健康“蓝海”的快速通道,是到海外去并购那些国际知名膳食营养补充剂品牌。随着全球范围内人们健康意识的增长,保健品企业的收购和兼并现象或将继续升级。
信任危机
上述食品行业分析师认为,目前国内消费者对于海外的保健品牌信任度远高于国内品牌。根据海外各品牌的2018年中期财报显示,康宝莱(Herbalife)2018年上半年中国区收入达8.86亿美元,同比增长2%,占比20%,已超过北美市场 ( 8.40亿美元 ) 。如新(Nu Skin) 2018年上半年Mainland China 板块收入4.43亿美元,同比增长37% ( 扣除汇率因素影响同比增27% ) ,该板块成为如新在全球的最大市场,贡献总收入的34%。自然阳光(Nature's Sunshine Product,Inc.)已将NSP CHINA作为细分板块进行单独的业绩披露。2018上半年,NSP China板块销售收入达1085.6万美元,同比增长53.03%,占总销售收入的6%。
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相关专家表示,国内保健品行业出现信任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保健品模糊不清的功效及评价标准。
专家认为,与药品的临床试验一样,保健品也应当回答两个问题:它有效吗?有证据说明它是安全的吗?凡未经试验证明有效的,应作无效推定;同理,凡未经证明安全的,不应排除不安全或存在危险的可能。这是评价涉及大众健康产品的基本原则。
专家同时认为,从行业过去发展的轨迹中,未来大健康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是临床实验。随着我国关于保健品的相关法规的日趋严格,临床研究结果对营养保健品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目前很多功能性成分和产品声称以第三方机构的研究数据为基础,未来有可能需要经过临床实验的验证,功效和安全性都需要得到保证。
【责编:Stel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