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万保健品变遗产,老年人疯狂购买保健品为哪般
第一直销网
2015-08-20 17:49:00
0

QQ截图20150820175140.png

【第一直销网讯】  随着保健品行业的高速发展,老人购买天价保健品疑似被骗的新闻也层出不穷。人上了年纪后,思维与反应能力下降,对保健品的鉴别能力不足,加上缺乏关爱,很容易成为推销员的推销对象。

老年人是保健品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中国保健协会去年的一组数据显示,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为2000亿元人民币,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但是诸多案例表明老年人购买保健品似乎已经超出了理性消费的范畴。应该说,老年人重视养生,追求健康是好事,但过度“迷恋”,偏听偏信,就可能陷入养生的误区,甚至购买到名不副实的保健品,非但不能起到保健作用,反而会影响身体健康。

新闻:七旬老人迷上保健品变“月光族”

媒体:太原新闻网

时间:2015年8月

坐标:太原

09-48-55-43-1.jpg

事件回顾:太原市坞城路江大爷向媒体求助,他的老伴近一段时间迷上了“辣木”、“天然维生素E软胶囊”、“蛋白型固体饮料”等各种保健品,成了名副其实的“月光族”,每月的退休金全部用来买保健品。不仅如此,为了买保健品,老伴竟然背着他打下了1.2万余元的欠条。

处理:经记者和其家人劝说,江大爷的老伴答应将未吃完的保健品退掉,以后也不再盲目购买保健品。随后,记者通过电话与两家保健品公司沟通,对方表示,如果老人确实不需要这些产品,他们可以给她退货。

新闻:老人一年花6万多买保健品当药吃

媒体:北京晚报

时间:2015年8月

坐标:北京

4311030abc2e83ad9ae67f96611de3f769526.jpg

事件回顾:农民老孙一年前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位“养生顾问”。在“养生顾问”的热情推荐下,老孙一年花了至少6万多元用于购买保健品和日常用品。当被问到养生顾问所在的店是否有工商营业执照时,这名“养生顾问”含糊其词地说,目前她们正在试营业,所有的手续都正在办。

处理:记者通过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信息系统查询到,这家门店所售的产品都有备案。但是,老孙的儿媳认为提出了就算直销是合法的,也不应该夸大保健品的疗效,甚至忽悠得一个老人每个月花5000多块钱去买洗发水。

新闻:老人万元购买奢侈保健品

媒体:兰州晨报

时间:2015年8月

坐标:兰州

2015-03-13-10-13-02.jpg

事件回顾:85日上午,王女士向兰州晨报报新闻热线96555反映,三天前,她公婆听信兰州一品堂医药公司推销员游说,花10400元购买了该公司销售的营养保健品。他们怀疑不靠谱。5日上午,当推销员再度登门回访时,被家人堵住并报警。

处理:经过七里河公安分局建兰路派出所民警协调,一品堂医药公司为老人退掉了保健品。兰州一品堂医药公司汪经理向记者出示了该公司的营业执照和经营许可证等手续,并表示将加强管理,规范经营。

新闻:老人花十几万元买保健品上瘾

媒体:青年时报

时间2014年4月

坐标:浙江

117990762_2.jpg

事件回顾:刘阿婆今年68岁,有一儿一女,丈夫已过世,目前独居。刘阿婆爱买保健品,甚至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8年来,刘阿婆在保健品上花了十几万元,儿子女儿都颇为不满。刘阿婆一气之下搬出去过起独居生活。最后她又跑到区人民法院把儿女告上法庭,要求儿女每人每月各支付1000元赡养费。

处理:法官劝导指正了刘阿婆不理性购买行为,并劝其儿女多留点时间陪陪老人。经过调解,最后由子女每人每月给刘阿婆900元赡养费。法官表示,对于“沉迷”保健品的老年人,除了其自身要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和养生观外,家属也要常回家陪陪他们,多沟通交流,让他们安享晚年。

新闻:独居老人20万保健品当遗产

媒体:长沙晚报

时间:2014年3年

坐标:长沙

2756e512.jpg

事件回顾:独子旅居海外的10年间,一位长沙独居老人将20万元养老金悉数投入了保健品市场。在其辞世后,家人惊奇地发现:家中未拆封的保健品满箱满柜,各类保健品销售公司开具的寄存提货单成本成叠。玉石保健床垫一床,价值16800元;远红外线保健被一床,价值6000元;洗脚盆八个,每个价值1500元……这是长沙老人彭美莲留给独子的遗产。

处理:独居老人的儿子彭云飞拿着母亲的寄存单据,逐一找到各家保健品公司要求退款,讨要回来近2万元货款。“过程并不容易,一些公司人去楼空,一些公司死不认账,还有一些公司威胁我不要霸蛮。”

如何避免老人沉迷于购买保健品

一是家人多关心。追求健康是每一个人的需求,而老年人的心理尤为迫切。一些子女往往对老人的心理及生理需求关心不足,平常又缺乏交流,以致发现老人买回一堆保健品后才“大吃一惊”,继而一味埋怨、责怪甚至呵斥,这是不可取的。作为子女,不但要常回家看看,还要多和老人交流沟通,提高老人的防骗意识。

二是监管来护航。一方面,社区、原工作单位或行业退休协会等老年人的“娘家”应该多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健康养生、保健品识别等讲座,提高老人科学养生意识以及正确识别真假保健品的技巧。另一方面,市场监督等职能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监管责任,加强常态执法检查,最大程度地挤压不良商家的生存空间。

三是老人要理性。说到底,避免养生走入误区,避免上当受骗,关键还是要老人自己擦亮眼睛,保持理性,不轻信,别盲从,特别是别轻易下单购买大量保健品,多听听子女特别是医生的建议,才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相关链接》》》保健品营销的七大陷阱

陷阱一:健康讲座是幌子

不法商家会利用“访谈、讲座、采访、座谈会”等名义,以宣传健康养生知识为由吸引大量的老年人,同时也通过这种方式规避执法部门的监管。而实际上,通过讲座上的各种手段进行“洗脑”,从而达到大肆销售产品的目的。

陷阱二:免费赠送的诱惑

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赠药”、“免费试用”、“发放小礼品”、“抽奖”等方式,吸引老人参加其组织的促销活动。通过免费赠送等活动一步一步地将顾客引进他们设好的迷局,套取信息,达到销售目的。实际上,顾客不仅要为他们的贪小便宜心理买单,更重要的是很可能走进商家布好的陷阱,高额、大量地购买产品或买到假冒产品,损失更加惨重。

陷阱三:“专家”义诊是骗局

一些不法商家雇用所谓的专家、教授为老年人开展免费体检或义诊,不少老年人受免费吸引从而接受体检或咨询。体检后,“专家”、“教授”往往会告知老年人身体存在多种问题,需要及时购买产品治疗,不少老年人因此被诱骗购买了一堆无用处且不知真假的保健食品。

陷阱四:“无效退款”的假承诺

为了让广大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安心”,会议营销保健食品的销售人员往往会信誓旦旦地承诺“无效退款”。

而实际上,为了获取暴利并躲避执法部门的打击,他们经常打着“健康讲座”“养生讲座”的名义,在全国各地推销保健品,采取“打一枪,换一地”的经营模式。这些“游击队”被消费者发现问题后,往往找不到人,不但消费者们“无效退款”难以兑现, 连执法部门也难以寻觅他们的踪影。

陷阱五:“神奇疗效”只为天价出

相关法律明确规定,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声称有治疗功效。会议营销保健食品的销售员为获取高额利润,将保健食品的功能夸得神乎其神,再经过“健康讲座”各种专家包治百病、药到病除、无副作用等华丽的包装,将本来价格并不高的保健食品摇身变成近千元甚至上万元价格的天价保健食品。

陷阱六:虚构的权威证明

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利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为产品的功效作说明,以增强产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还有一些广告含有无法证实的所谓“科学或研究发现”、“实验或数据证明”等方面内容。实际上这些数据可能就是一厢情愿的虚构,根本找不到出处。

陷阱七:老顾客的美丽谎言

为调动购买气氛,会议营销现场总是会出现“老顾客”的身影,他们充满感恩,诉说着自己的经历,宣传着产品的各种神效,而实际上,这些人物都是商家请来的“托儿”,事先准备好台词,当然商家已经为他们备好“厚礼”!在销售环节,还会看到一些冲锋陷阵带头购买的“老顾客”,他们哄抢着购买大量的产品,引起其他顾客跟风购买,事后,这些产品又由商家收回,同样,这些“托儿”也能得到商家的“厚礼”。

【责编:八月】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