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造假愈演愈烈,谁来挽救消费者的信任?
第一直销网
2017-06-30 15:56:00
0

QQ截图20170630155732.jpg

【第一直销网讯】  近日,浙江东阳警方破获了一起特大跨境生产销售假冒化妆品案,涉及品牌包括资生堂、欧莱雅、联合利华、NARS、伊蒂之屋、倩碧等,涉案价值超过1亿元人民币。在警方披露的细节中,这家造假企业开办时间是2015年8月份。从查获来的销售单里发现,这家企业外销的假化妆品成本只要一块多,甚至是几毛钱,最终销售的成品的价格可以翻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无独有偶,2017年3月份江苏省徐州市公安局成功破获一起涉及山东、江苏、浙江、广东、北京等6省20余市特大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案,涉案金额3000万余元。该团伙利用网络平台销售假冒进口商品,以“代购”为噱头,形成家族式制假售假链条。

2017年1月广州警方查扣假冒国际知名品牌香水共11万多瓶,涉案成品货值约8000万元;2月南宁海关查获1080件假冒CHANEL粉饼、唇釉、口红等单品;同在2月,浙江警方查获一起涉案价值高达8.27亿的化妆品造假案,涉及品牌包括兰蔻、香奈儿、雅诗兰黛等国际知名品牌。

产业链式造假

从上面的多个案件中可以看出,化妆品制假售假早已经脱离了“小作坊”式生产,形成了完整的生产链条,包含“假货生产商、包材提供商、渠道批发商”等等。在东阳的案件中,警方现场查获了生产线5条,生产设备18台,成品包装间2处,外加工窝点1个,查扣假冒化妆品179万件,包装盒440万件。这已经单纯不是几个人就能做到的规模。

这些生产商都有自己的一套销售体系,比如微商或者其他网店,或农村、城郊等偏远地区的实体店。更有甚者,会先销往国外,再返销回国内,造成“代购”的假象。部分经销商进购的也是制作仿冒化妆品原材料,然后按照配方进行勾兑,再批发给各分销商。甚至消费者进行维权的客服电话、售后电话都是假的,都会安排专人接听。

大牌成造假重灾区

随着国内消费者品牌意识的提高,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在化妆品的选择上更倾向于国际品牌,这从前几年的代购热潮上就可以看出。同样的,对于造假商来说,成本只要几块钱的假货,对外销售可以标价几百块几千块,其中的暴利让许多人铤而走险。

消费者“捡便宜”的心理也给了制假售假生存的空间。假冒化妆品对外的售价往往是正品售价的九折八折甚至五折,造假商会打着“内部渠道”“厂家直销”的旗号博取消费者信任。在网店上,造假商会通过展示授权书、降低退换货门槛的方式证明自己,并利用虚假刷单提高店铺信誉度来吸引消费者。消费者往往也会认为网店因为省去了实体店租金人工的成本,理应便宜。但其实现今的网店推广费用并不低,其成本并不会比实体店低很多。

打假不是一个人的事

假冒化妆品对于消费者的危害是最直接的,生产条件不达标,产品也很有可能添加有害物质,消费者除了要蒙受经济损失,还有生命健康的威胁。除此之外,假冒化妆品还会危及品牌方和第三方电商平台的信誉。

今年年初,阿里巴巴公布了2016年“打假数据”:全年协助公安机关破获案件469起,抓获涉假嫌疑人880名,捣毁涉假窝点1419个,涉案案值按照正品价约30.67亿元。同时还成立了大数据打假联盟,邀请了化妆品品牌安利、资生堂、贝德玛、Burberry加入。

对于消费者来说,因为造假技术的进步,已经很难单纯从外观辨别假冒化妆品,有些造假商还会回收正品化妆品空瓶来进行灌装。所以消费者所能做到的就是不要盲目的追求“便宜”,盲目相信网店的信誉度、评价。在发现买到假货后也不应沉默,要积极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责编:菲菲】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