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或将再次成为生物医药行业的强强并购大年
第一直销网
2018-01-12 09:44:00
0

2009年,由于对市场增长前景和严格监管措施的担忧,生物医药行业发生的几次超大型并购彻底改变了行业图景:辉瑞以680亿美元收购惠氏(Wyeth)和默克(Merck&Co.)以410亿美元收购先灵葆雅(Schering-Plough),罗氏制药457亿没有收购基因泰克(Genentech Inc)。

十年时间倏忽而过。近日,《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文章认为,在多方面因素影响下,2018年可能再次成为生物医药行业的强强并购大年。

首先是对大型药企“涨价驱动型”的业绩增长模式的担忧

2017年1月,特朗普选举以来首次在新闻发布会上抨击了制药行业,称一些药企对药品收取高价是“未受到惩罚的谋杀”。整个制药行业在2017年都受到舆论的巨大压力。

2018年,药企对旗下产品的提价虽然依旧,但并不像过去几年那样“丧心病狂”。在2018年伊始这样的常规涨价时间窗口,艾尔建率先将旗下18款药品提价9.5%,安进、梯瓦(AMGN),百健等药企也纷纷跟进效仿,将年度涨价集中在8%到9%。

虽然这些公司没有按捺住涨价冲动,但的确都像之前压力之下承诺的那样,“克制”地将涨价幅度限制在个位数。然而舆论依然对药价上涨口诛笔伐,可以预计,大型药企收入业绩的增长想依靠单纯的价格上涨的难度正在加大。

其次是医疗行业其他部门的整合正在迅速发生实现,这也为生物医药行业的另一波交易铺平了道路

去年12月,医药连锁巨头CVS Health宣布,以675亿美元的对价收购医疗保险公司安泰保险。此外还出现了一系列保险公司和药品福利管理公司(PBM)的并购整合,这也意味着,药企能从单纯的药物涨价中获得的收益其实更小了。咨询机构Leerink Partners在上个月的一份报告中表示,与2010年时相比,“生物医药公司在在美国的提价增收能力有所下降”。

通常说来,购买规模相对较小的生物技术创业公司也有助于提高大型药企的业务增长。但这样的并购这些年来一直在发生,前景相对不错的小型生物医药公司已经被买的差不多了。另一方面,这些接近上市并实现收益的在研药物在数量上依然很有限。

2016年,辉瑞公司以14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抗癌药巨头Medivation公司,吉利德则在去年以11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Kite Pharma公司。虽然金额同样不小,但《华尔街日报》认为,类似这样的收购并不算是引起行业巨震的巨头之间的整合。

根据FactSet的数据,2018年,有20多家大型药企预计营收将超过100亿美元。这些大型药企的资产负债情况可以让它们进行大型而非小打小闹的并购活动,从税收角度上也支持大型药企之间的横向整合。

Factset预计的几大药企巨头2018年收入

特朗普于12月22日签署了美国近30年来规模最大的减税法案。尤其重要的是,这一法案还对美国企业留存海外的利润进行一次性征税。这也意味着过去由于美国国内税率较高,不愿意将海外利润调回美国的药企,只需一次性支付15.5%的税率就可以调回国内。这将极大增强各大药企的资金实力,对于在并购市场上跃跃欲试的制药巨头来说无疑是强力的兴奋剂。

美国行业媒体Fierce Pharma就估计,美国大型制药和生物技术公司可以从海外调回国内的现金,估计有1500亿美元之巨。其中安进最多,拥有320亿美元;第二位是吉利德,拥有320亿美元;紧随其后的辉瑞拥有22亿美元。这些资金如果在2018年减税法案实施后投入并购市场,将掀起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

2017年,百时美施贵宝(BMS)就数度传出被收购传闻。吉利德、罗氏、辉瑞、安进和赛诺菲等巨头都曾被卷入这桩绯闻。如果这一交易实现的话,将是千亿美元级别的超级大并购。

但这类并购交易的主要障碍是监管部门的反垄断审批和并购整合后的一体化问题不过《华尔街日报》直言,对于这些大型药企来说,这样的障碍其实它们早有现成的解决方案。

(原标题:“《华尔街日报》:2018年药企巨头或迎来超级大并购”)

【责编:菲菲】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