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流于表面的“年轻化”都是耍流氓!
第一直销网
2018-05-17 17:19:00
0

IMG_2443.jpg

【第一直销网讯】  近两年,年轻化被越来越多的直销企业作为战略标的,一部分直销企业也早已在年轻化的道路上做出了诸多尝试。随之,行业内对于直销企业年轻化的讨论也越来越多,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确实,直销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就是如何打动年轻一代的心。但也有一部分观点是,直销行业年轻化就是一个伪命题。行业专家陈东方此前曾表示:直销行业“年轻化”就是个别公知们的臆想。他们常以如新、美乐家作案例,不断粉饰和加以引导,仿佛直销行业的"年轻化时代"己经到来。

罗振宇(资深媒体人):年轻人永远是对的。因为年轻代表着未来,拥有了年轻人,也就意味着拥有了未来的可能性。

年轻化是伪命题?年轻化即正义?

无论哪一种观点都不乏大批拥趸。毫无疑问的是,年轻化是一种趋势,但并不专属于直销行业,而这种趋势,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都无法阻挡。

直销企业的年轻化尝试

在具体说年轻化之前,我们先来看看部分直销企业在这方面所做出的一些尝试,有的动静还闹得真不小。

颜志荣(安利全球执行副总裁):未来是年轻人的天下。读不懂年轻人的心理,企业就无法适应将来的市场,甚至会后继乏力。

安利可以算是最早提出年轻化的直销企业。从2014年起,安利就开始推进年轻化战略,2015年,安利发布了“2025战略”,并将年轻化列为全球三大战略之一。

资料显示,2015年,安利成功收购了XS品牌。而这一年,安利将年轻化战略列为未来十年三大发展战略之一。可以说,XS肩负着安利品牌年轻化的历史使命,是近年来安利积极落实“年轻化战略”的缩影。为了卖好XS,安利在全国31个城市举办各种上市派对,同时与演艺界、体育界明星展开合作,打造年轻时尚的品牌文化。据企业提供的数据显示,在2017年9月4日XS正式对外销售的短短29小时内,销量竟达到了1000万罐。

在化妆品方面,安利也在试图向年轻靠拢。去年10月,安利旗下的护肤品牌雅姿推出了针对年轻消费者、主打安瓶概念的新品——玻尿酸维C双效精华。

同样,强调年轻化重要性的还有如新。比起安利的稳步布局,如新显然花样更多。

郑重(如新中国区总裁):年轻人希望新鲜,希望保持弹性,我们面对这样的人群的时候,我们的产品策略就要思考,这些年轻人喜欢什么东西。

从签约宁泽涛作为青春大使开始,如新采取了一系列品牌年轻化的举措:

相继推出ageLOCme、LumiSpa等新产品,将互联网与定制化相结合,以智能科技护肤俘获年轻消费者;

在北京,与广州、上海千禧节相呼应的如新品牌快闪店——NUTOWN如新之城,通过驻颜银行、逆龄改造所、派送抖音包等新鲜玩法来链接年轻消费者;

通过地铁广告、短视频、直播、抖音等打通线上线下的互动方式,将自己的品牌形象与内涵植入了年轻受众之中;

紧贴年轻人群所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从微信微博运营到覆盖知乎、今日头条、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的品牌营销矩阵;

在千禧节上采用人脸识别的入场方式,如新中国总裁带头跳起“抖音舞”,毛不易和吴莫愁也登台献唱……

另外,还有更多的直销企业,他们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年轻化的概念,但在实际的行动中也做出了很多年轻化的尝试。例如:三生直播间从2017年以来,成功举办了多次直播活动,每次直播的累计观看都突破数百万人次,最近又紧跟潮流玩起了抖音短视频;吉林云尚推出了更受年轻人喜欢的蓝莓果片、果干,还制作了公司专属的微信表情包;2015年,罗麦正式启动“菁英汇”建设,专属打造适合“80后、90后”的事业平台……

不论效果如何、策略如何、战术如何,不可否认的是,年轻化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直销企业密切关注和追逐的目标。

年轻化是一个伪命题?

说到年轻化,大家自然而然的就联想到直销业的“老龄化”,因为保健品在直销行业中的占比很重,而保健品的消费群体又通常集中在中老年。同时,目前直销行业的中老年营销人员已然占到半数以上。

另外,对于很多企业来说,现行的“年轻化”往往流于形式——还是原来的老产品,还是原来的老渠道,还是原来的那帮老人,还是原来的那一套老思想,只是换了一句口号,请了一个流量小生代言,做了几次社交互动营销,就期望能收获年轻化的果实了。

从这个层面上讲,直销企业的年轻化就成了一个伪命题。

1、年轻化是一个筐

实际上,没有人能定义多少岁才能称之为年轻。如果谁敢说界限为30岁,那么30几岁的中年“少女少男”们可能要用唾沫星子淹死他。

年轻化的确是依据时间维度对人进行的定义和划分,但“长生不老”又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每个人都希望能赢过时间,做一个“年轻人”,无论是生理上的还是心态上的。

谁才是年轻人?

“千禧一代”、“90后”这样的标签显然不是真正的答案。既然“年轻人”的概念都如此界定不明,那么“年轻化”这个延伸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自然更加不明。

因此,年轻化就像一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如此一来,直销企业大部分创新与传播手段、或是招纳年轻人才,都能被纳入到了年轻化的范畴。

也正因为企业自身或是外界往往把企业不同面向的创新尝试统一粗暴地称作是“年轻化”,才导致年轻化成为了伪命题。

从另一方面讲,目前确实不乏一部分直销企业在跟风,这些企业不考虑自己的产品结构、直销员构成等,就盲目年轻化,到最后不仅没有吸引到年轻人,同时还造成了老直销员、消费者的流失。

在这一点上,这些直销企业的做法就是一种“伪年轻化”。

2、年轻化是永恒的趋势

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用八九点钟的太阳来形容年轻人,他对年轻人说:“世界是你们的, 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往大了说,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年轻人的力量。在时代更迭中,年轻人为社会贡献了大量的原动力,而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了科技、建筑、传媒等各个领域的中流砥柱。

往小了说,每个企业都需要年轻化。“年轻化”所表达的更深层次的含义是,消费者在变化,企业需要及时洞察这种变化并调整经营策略,在变化的市场中保持“活力”。

更重要的是,现在的年轻人消费能力与上一辈人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一组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年轻人人均收入为6726元/月,月均支出为4386元/月。虽然没有标注这里的年轻人是哪个年龄段的人,但也足以看出,现在的年轻人更舍得花钱。直销企业如果只将目标消费者锁定在中老年,那将失去很大一个市场。

年轻化不仅体现在年轻消费群体的增长与活跃,还体现在其他消费群体消费观念的年轻化。曾经是年轻人天下的KTV如今已经被一群中老年人占领。如今的中老年人也比以前更加愿意接触新鲜事物、尝试新产品。对于直销企业来说,如果还以旧观念来对待中老年消费群体,显然是行不通的。

反过来看,年轻人的消费观点也是在变化的。曾经以中老年消费为主的白酒市场,如今也出现了“江小白”、“泸小二”这样的年轻品牌。同时,养生也不再是中老年的专用名词,年轻人也开始越来越注重养生和保健,比如此前的保温杯泡枸杞就成了互联网的热门话题。

所以,仅仅因为保健品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中老年,直销企业就不考虑年轻化,这种做法显然是短视的。

另外一点,企业此时不需要年轻化,不代表将来不需要。就像德家这样的直销企业,因为本身就出生年轻,因而从不刻意强调年轻化。但是可能十年后、二十年后就不一定了。

有一个竞争对手永远打不败,那就是趋势。年轻化是一个大趋势,所以不要与趋势为敌,否则你会输得很惨。

3、年轻化是企业的突破口

不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直销企业都必须为更年轻的消费群体做出改变。

每一代人成长的时代背景不同,他们接触的文化、科技等方方面面都存在差异,这也造成了他们的消费喜好、习惯可能完全与上一代人不同。即便企业开发的产品不是针对年轻消费者,但现在的中老年人跟二十年后的中老年人不是同一拨人,消费观念必然也不一样。如果直销企业还一成不变的沿用旧的一套,势必跟不上年轻一代,甚至也会被老一代消费者抛弃,最终在直销市场中败下阵来。

这是所有企业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我们谈论直销企业年轻化的首要原因是现有消费群体的老龄化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直销企业忠实的消费群体都随着年龄原因不断进行更替,需要年轻的消费群体进行补充,所以直销企业需要新鲜活力来满足和吸引成长起来的新的消费群体。

如此一来,年轻化就成了企业的一个突破口。通过年轻化,企业可以摒弃很多过时的理念、产品、甚至是品牌形象。

为什么说年轻人永远都是对的?市场的变化是瞬息万变的,如科技变化带来的产品的升级,流行趋势的改变对产品需求量的影响等等,而在这些过程中,年轻人的话语权越来越重。企业一旦没有跟进趋势,被超越或者被淘汰是早晚的事情。

直销企业如何避免伪年轻化?

我们注意到,还有很多直销企业并不敢去谈年轻化,毕竟对于他们来说,目前中老年直销团队正承包着公司80%或更大比例的业绩,并不年轻的产品也是公司最大的盈利点。

虽说年轻化是包容的且多元的,但过程是漫长的,并非一蹴而就的。直销企业在年轻化的道路上切忌盲目跟风,否则就会跑偏,最终沦为“伪年轻化”。因为,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有魄力让年轻化能真正落地。

1、年轻化不应流于表面

纵观目前的直销行业,诸多企业年轻化的手法太过流于表面。一些企业纷纷把视线投放到年轻一代所热衷的“黑科技”、“社交化”等领域,希望通过换上创意的包装、加入一些科技元素、玩社交模式等方式来打动他们。

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表面功夫肯定能吸引到一部分消费者,在短期内为企业带来利益,但是从长远角度看,企业和企业的产品、品牌仍然不会被年轻人所接受。因为这些其实都只是企业“形象包装”的年轻化,而不是真正的“年轻化”。

企业年轻化的本质不是改变外在形象去迎合年轻人,而是一个系统性的改造工程,从产品的定位,形象,营销策略和渠道等方方面面,全方位的为新一代的消费者来设计,满足他们的需求。

企业体现年轻化的形式有无数种,但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主导企业行为的核心思想要是年轻化的。首先要从思想上、心态上真正的年轻化,再用这种年轻化的思维来指导公司战略、产品定位和品牌营销。

消费升级的背后不单单是指年轻人购买力的上升,更多是他们心智成熟和对于所需产品的明确化。因此不要小看年轻消费者,他们能分辨出哪些是真的年轻,哪些只是打扮得年轻时尚但骨子里却仍然陈旧古板的半吊子。

2、一味迎合不见得有效

这是一个普遍谄媚年轻人的时代。

所谓草场在哪,羊群就在哪。事实上,企业对于“年轻人”前所未有的关注度,正是因为当下的年轻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早拥有经济自由、消费决策权。从商业角度来说,企业年轻化不是目的,挣年轻人的钱才是最终目的。

所以,在谈到企业年轻化的时候,外界往往会用到讨好、迎合等词汇。实际上,一味的讨好和迎合年轻人,并不是明智之举。

一来,当下的年轻人是最“花心”的,企业想要通过迎合来换取他们的忠诚,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谓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被惯坏了年轻人看到品牌讨好自己,说不定反倒会产生嫌弃之心。

二来,更加多元的成长环境让“同龄人”的概念不再存在,不再有普遍存在的想法与观点。甚至同一个人,今天和明天的想法都会发生截然不同的转变。因此,盲目取悦年轻人很容易打乱企业的节奏。

再者,看似高高在上的、高冷的品牌有时候会有更多的年轻人追崇。在消费迭代中,有一些品牌在没有做“年轻化”的尝试下,依然开始受到年轻人自发的追捧。这些高端品牌吸引年轻人不是因为高价,而是高价值感,换言之,价值感正成为当下年轻人很重要的消费需求。

所以,与其去追赶年轻人的脚步,不如去创造价值、引领潮流,让年轻人来主动追随。

尤其是现在的“90后”、“00后”,他们追逐个性,喜欢与众不同,并且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往往要更加强烈。但他们同时也很矛盾,虽然知道自己不要什么,但对于自己想要什么却并不明确。他们极其需要被引导与被告知,究竟什么是更好的生活,或者什么是可以让你看起来更好的生活。

这就给企业创造了契机。不要去问年轻人喜欢什么,而是直接告诉他们,什么才是好产品?什么才是高价值?就像苹果给手机界带来的触控革命、无印良品掀起的极简主义风潮。直销行业同样也需要这样引领变革的企业。

3、不年轻不见得会死

当下,企业为了“年轻化”而做的产品升级、推出子品牌、明星代言等动作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宣扬“年轻化”就好比是一个政治正确的口号。

很多企业在谈及年轻化的问题时,往往会透露出恐慌和焦虑,生怕不年轻化就没有未来。实际上,对于某些企业来说,年不年轻化,可能都没有未来。所以企业年轻化并不是生死问题,至少中短期内无关企业的生死。

而且,盲目年轻化可能会起反作用。很多直销企业在自己的年长顾客群中都还没有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就着急的想要年轻化,进入自己并不太擅长的领域,结果可能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年轻化不是“一拍脑门就干”的事

综上所述,虽然年轻化是大趋势,但年轻化并不是一个非此不可的命题,它只是企业现阶段的一种选择。而对于那些真正需要年轻化的直销企业来说,一定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每个企业的品牌运营都依托于自身的基因,很多成熟品牌很难做到彻头彻尾的年轻化,因为这种品牌基因很难改变。

另一方面,要真正满足消费者的任何一种需求,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如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并不是突然发生的一样,品牌价值感的打造也蕴含在品牌不断且长期的自我更迭和积累中。

因此,年轻化不是“一拍脑门就干”的事,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任务。

最后,我们不难注意到,提年轻化的一般是老牌直销企业和发展比较稳定的直销企业,大部分内资企业尤其是新晋直销企业很少提及年轻化。毕竟,后者首先要思考的可能并非如何年轻化,而是如何存活下来。

所以,直销企业只要按照自身发展的节奏来决定现阶段是否需要年轻化、如何年轻化就好。制定了年轻化战略的企业就不要再耍什么花架子,玩一些毫无价值的把戏,定了就好好的、脚踏实地的去执行。而没有实施年轻化的企业也无需恐慌,通常来讲,只有老年人才会强调自己年轻,企业亦如是。

【责编:durian】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