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直销网讯】 近日,济南头条连续刊发了有关保健品推销的骗局,引起市民广泛关注。
据悉,济南专项行动正在进行中,目前已排查出有欺骗式营销保健品嫌疑商家5300家,下一步,相关部门将通过系列措施加强日常监管。
事实上,保健品营销欺诈和虚假宣传往往存在一些共性,济南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总结了保健品骗局的一些套路,提醒消费者擦亮眼睛。同时,工商部门提醒,老年人参加讲座尽量录音录像,如果现场不允许录音录像,那就有可能存在欺骗式营销,消费者需警醒,可拨打12345举报。
保健品会销存在10多年,万变不离其宗
会销形式十年前就存在了。”济南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虽然销售的内容在变化,形式上也开始以超市、培训学校等作为掩护,但实质上万变不离其宗。
该负责人介绍,一般第一步是以公益、慈善等名义,提供免费服务、商品,与消费者套近乎。第二步就开始“吓唬”,“一方面贬低社会环境,通过渲染空气、饮用水、生活环境等方面的隐患,让大家感觉生活在不安全的环境中;另一方面,针对个体开展免费诊疗、查体等服务,进行一对一公关。”该负责人介绍,由于老年人多多少少都会有高血压、头晕眼花等症状,因此绝大多数人都会对号入座,继而上套。
第三步就是销售商品,开始先以打折、促销的噱头,卖商品或办卡试探老人购买力,最终目的就是把高价产品卖给消费者。
据介绍,老年人之所以频频上当受骗,一方面是由于骗局往往有计划、有步骤,一环扣一环,抓住老年人急于治病、想长寿的心理,让人难以抗拒;另一方面,目前不少老年人精神空虚,亟需集体归属感,有些老年人明知道是陷阱,但总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领完免费商品就走人,不会上当,“我们之前处理过一个案件,孩子发现老人购买保健品后投诉,我们协调商家把剩余商品退货,但是老太太却死活不同意。”
济南已摸排出5300家店涉嫌欺诈营销
今年8月,济南市成立打击违法向老年人推销电子治疗器械和保健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同时开展打击违法向老年人推销电子治疗器械和保健品专项行动。
记者从济南市工商局获悉,8月15日开始,相关部门及区县、办事处等单位联合启动了第一轮普查工作,全市排查出7000多家涉及保健品、医疗器械推销的商家。经过一段时间筛查,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有5300家商家有保健品、医疗器械欺骗式营销的嫌疑。
接下来,相关部门还将加强日常监管。该负责人介绍,比如营业执照、食品许可证必须上墙,门店里都张贴提示防骗的宣传单等,另外,我们要求,凡是聚众讲课必须允许录音录像,并在讲台张贴提示,凡是不允许录音录像的,都有可能涉嫌欺骗式营销。“如果市民遇到不允许录音录像的保健品营销讲座,就需要警醒了,可以拨打12345举报。”该负责人介绍。
保健品营销现场须录音录像,虚假营销最高可罚200万
“目前法律上对此并没有清晰的界定,也没明确如何规范。”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急需从法律上进行规范。据悉,从目前国内来看,针对保健品销售的案件处理,多数都是以虚假宣传或者诈骗来处理。
根据今年新实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其商品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或者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商业宣传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保健品允许声称的功能有27类,超出范围多是虚假宣传
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保健功能或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为目的的食品。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可以调节机体的某些功能,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保健食品必须经过注册或备案。目前,监管部门依法批准注册的保健食品允许声称的保健功能主要有27类,依法备案的保健食品允许声称的保健功能为补充维生素、矿物质。
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者应严格按照注册或备案的保健功能进行标签标识和宣传表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整理了市场上针对保健功能的虚假宣传。凡有这些虚假宣传表述的产品,无论是在商超等实体店销售,还是通过网络、会议、电视、广播、电话和报刊等方式销售的,请消费者都不要购买。
【责编:茵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