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扫信用垃圾,直销行业“清退潮”加剧
第一直销网
2019-08-05 17:47:00
0

timg (3332).jpg

【第一直销网讯】  近日,国家发改委官网发布《加快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据介绍,我国市场主体的优胜劣汰机制依然不够健全,现有制度存在较大的不足,既制约我国市场主体充分竞争和健康发展,也影响到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对我国市场经济地位和营商环境的评价。

毋庸置疑,问题重重的直销也是这市场主体中的一员。

监管给直销行业戴上“紧箍咒”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清退”则是为了给不合规的企业留下最后一条安全过渡的“稻草”,也是为了给“正规军”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只进不出”转向“有进有出”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李曙光教授认为,该《方案》对于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提高市场清出效率,清扫市场信用垃圾,对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不言而喻的意义。

一直以来,“只进不出”似乎是直销行业的鲜明特色。如今,直企的退出问题也成为了直销市场机制上待解决的一环。

杀死僵尸直企

该《方案》提到的“僵尸企业”一词,深深地戳中了直销行业的痛处。

直销行业的僵尸企业指的是直销业务形式还存在,但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名存实亡的企业,比如雅芳中国、哈药、宝丽中国等,它们在中国几乎没有直销业务。

僵尸企业占据着直销的名头,可总是在业绩中拖行业的后腿,甚至有“坏家伙”利用牌照行不法之事,给整个行业抹黑。

李曙光认为,《方案》的印发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目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但还需要不断深化和推动。

丧失造血功能的僵尸直企,如同经济血脉中不断渗透和迸裂的“出血点”,不仅降低资源配置效率,还极易引发金融风险,也影响着实现直销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然而在直销行业,除非是因为严重违规而被商务部吊销直销牌照,比如珍奥、蚁力神,其它的直销企业,即便停止经营直销业务,也没有回收直销牌照一说。

《直销管理条例》中也并没有说明不再开展直销业务后,直销牌照该如何处置,只在第三十三条规定:直销企业不再从事直销活动的,凭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凭证,可以向银行取回保证金。但据不完全了解,截止目前还没有哪一家企业开过这个先例。

其实,对于那些冗员充斥、有名无实的僵尸直企而言,退出机制或许能将它们从“活不起”也“死不得”的困局中解救出来,便于它们的创新与转型。

“正如人有生老病死一样,企业的诞生、成长、运行和消亡也是其发展的必然过程。只有及时有效地将不合格的市场主体淘汰出局,才能确保对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李曙光如此讲到。

清扫信用垃圾

除僵尸直企外,严重危害行业发展的“问题直企”更应该被“请”出直销市场,比如权健与华林。

今年1月,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曾表示,“商务部将进一步完善直销管理法规,强化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并建立直销企业吊退出机制,改变直销企业有生无死的现状,加大违法成本。”他还透露,商务部将建立直销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档案,对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和人员实施联合惩戒。

1547174931238086986.jpg

而在商务部后续发布的《关于发布直销备案产品、直销培训员和直销员复核登记结果的公告》中,商务部也表示,之前备受舆论关注的权健、河北华林涉嫌传销犯罪且未按程序进行复核登记。这意味着,权健也好,华林也罢,已经被主管部门从直销企业名单中剔除。

直销企业的头上,终于悬起了“退出”的利剑,有问题就退出,该撤销就撤销,“只减不增”就是对直销企业的硬性约束。而且,在权健与华林的“带头”作用下,越来越多的直销信用垃圾浮出水面。

其实早在权健危机爆发之前,就已有相关直销行业退出机制的讨论出现。2017年两会期间,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蒋秋霞委员提出,应该建立直销企业牌照退出机制,对于严重违法管理规定和长期闲置牌照的企业应当取消所发牌照,保障行业牌照资源的有效利用。

虽当时无果,但好在如今直销退出机制已经引起了监管层的重点关注。只要坚持问题导向,就目前的直销现状,想必将会有不少信用垃圾被清扫出场,原本乌烟瘴气的直销行业也会变得更加清爽。

乱象宜“未有形而除之”

在国际上,直销业发展已有100多年历史,业务遍布世界各地,是一种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根据世界直销协会联盟统计,目前直销遍布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直销行业年销售额超过1800亿美元,从业人员超过1亿人,我国也在去年成为了世界第一大直销市场,直销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而易见。

直销在我国的准入门槛很高,注册资金达8000万人民币,还得上缴2000万的保证金,而很多申牌的企业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最终没有获牌。因此,从直销确立开始至今的14年里,商务部只颁发了91张直销牌照。

直销准入门槛很高,但做直销的门槛却很低。

低门槛给不法分子造就了作乱的空间,传销组织早就看中了直销的“有利可图”。

因此,直销长期饱受传销的困扰,遭受着不定时炸弹的攻击。而今年年初,权健这颗埋藏已久的地雷,再一次加剧了大众谈“直销”色变的现象。

可直销行业作为我国经济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活跃市场经济、增加税收、促进就业、公益慈善等方面都做出了不少的贡献。不分青红皂白地将“正规军”与违规违法直企和冒牌企业混为一谈,既是对正规直企的不尊重,也是对整个行业的中伤。正如,权健事件爆发后不久,某大众媒体就对一家业绩靠前的直销企业大肆抨击。该骂的违法违规直企不能袒护,但不加真凭实据的报道或无端的揣度就是对整个直销行业的偏见。

日前,人民政协报也发文称:“有这样一个行业,由于误解让整个行业遭受了质疑,这就是直销行业……希望一些媒体在厘清直销和传销的区别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对企业经营上的个别问题,不要随意当‘裁判官’。”

QQ截图20190805171555556.jpg

近几年,由于直销条例与现实的脱节、社交电商等新兴产业的挤压、传销的污染,直销市场的营商环境并不算好。

国家发改委政研室副主任孟玮认为,《方案》有利于优化营商环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如此背景下,监管部门更应该给正规的拿牌企业公平、清爽的生存空间,将那些不符合市场游戏规则的企业及时清出市场,也及时地为直销行业注入新鲜血液,将《方案》这场“及时雨”运用好,帮助直销建立健全优胜劣汰机制。

回顾这30年来直销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其实很多的监管难题都可以在乱象爆发之前得到解决。比如早就呼吁了无数次的直销修法问题,以及此次退出机制的完善,这些都不是权健事发后才出现的声音。既然能及时止损,又何须等问题彻底爆发时才来补救?

《史记·鹖冠子》有载,“扁鹊曰:‘长兄於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於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於闾。若扁鹊者,鑱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於诸侯。’”

扁鹊大哥治病的时机,会选在病情发作之前,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的时候,直接去除病因,避免后续病发。

直销市场整治也应该如此,做到及时发力,随时纠偏,在“病情”发作之前,就将“病因”给去除掉,才是最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的途径。

如今,各种文件措施陆续出台,相信监管部门对权健事件中暴露的行业乱象进行集中清理整顿之后,我们离健全的直销常态化监管体系将不会太久。

【责编:durian】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