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添加频上黑榜,数千亿染发市场为何问题高发?
第一直销网
2022-03-24 09:24:09
0

【第一直销网讯】染发类、洗发护发类、彩妆类、防晒类……2021年,国家药监局依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国家化妆品监督抽检工作,对11类化妆品进行抽检。从合格率看,染发类产品“吊车尾”。结合往年数据,发现染发类产品问题突出,亟待重视。

下载.jpg

化妆品年度抽检,染发类产品问题多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2021年国家化妆品监督抽检年报”。总体情况显示,2021年,全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对染发类、洗发护发类、彩妆类、防晒类、宣称祛痘类、面膜类、宣称保湿滋润的一般护肤类、宣称紧致抗皱的一般护肤类、儿童类、祛斑/美白类和爽身粉类等11类化妆品进行抽检,共抽检20245批次产品。经33家化妆品检验机构依据《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检验,其中19847批次产品符合规定,全国化妆品抽检合格率为98.03%。

潮观察记者注意到,在抽检的11类化妆品中,有爽身粉类、祛斑/美白类化妆品等9类产品总体合格率达到98%以上。洗发护发类以96.2%、染发类以87.6%的合格率居榜尾。

据相关统计,在染发类产品国家监督抽检工作中,2018年检测50批次(含进口样品7批次),检出国产14批次样品不合格,不合格率为28.00%;2019年检测50批次(含进口样品6批次),检出国产9批次样品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8.00%;2020年检测65批次(含进口样品4批次),检出国产产品17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为26.12%。从产地分析国产染发类问题较多,以检出与标签标识、批件标识不符为主,个别情况下检出限用染发剂超过限度要求。

名牌也非“清净地”,章华、施华蔻、丽臣、老人头、迪彩、韩妃等知名品牌曾多次被点名。尤其是在地方的抽检上,染发产品频登黑榜。如2021年1月20日,一批次标示产品名称为“施华蔻怡然染发霜2.0”的产品被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抽检出不合格。2021年1月29日,同批次同名称产品又被四川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抽检出同样不合格项目。

数千亿市场鱼龙混杂

烟熏紫、人鱼姬红、奶奶灰、雾霾蓝……每隔一段时间,发色就会迎来一波新的潮流。同时,随着疫情防控的需要,在各大社交平台,居家染发的热度越来越高。巨大的需求背后,染发类产品的线上市场规模也逐渐庞大,销售额逐年增长。

据艾媒咨询,2015-2021年中国美容美发行业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4.0%,2021年市场规模为3863亿元,预计2022年美容美发行业规模将达4019亿元。

为什么染发类产品问题高发?

问题多集中在实测成分与标签不符、化学成分超标、检出禁用物。

按照《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规定,染发类化妆品属于特殊用途化妆品。依照现行法规,染发类化妆品的配方需经监管部门审评审批,实际生产时不允许擅自变更,并且生产厂家要在产品外包装上标注全部成分。在化妆品抽检过程中,发现部分染发类产品没有按照法规及国标的要求清晰明确地标注染发剂成分,因而被判定为不合格。

以苯基甲基吡唑啉酮为例,它是化妆品准用染发剂之一,其在染发产品中的最大使用量为:0.25%(苯基甲基吡唑啉酮含量占染发剂与氧化剂质量之和的比例)。2006年12月,欧盟消费品科学委员会(SCCP)曾发布该组分的评估报告,称苯基甲基吡唑啉酮作为染发剂,以最大浓度为0.25%应用于成品化妆品中不会对消费者的健康带来显著危害,但具有一定的致敏性。

很多厂家为了染发速度更快、染发效果更好,可能铤而走险违规添加,因此部分不合格染发类产品被检出超限量使用染发剂。多数氧化型染发剂组分都有一定的致敏性,尤其当染发剂被超限量添加,引起过敏反应的概率就会显著增大。

而间苯二酚则在2017年10月27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入3类致癌物清单中。

禁用组分邻氨基苯酚,欧盟委员会在2013年4月修订欧盟化妆品法规(EC) No 1223/2009时,将该组分列入化妆品禁用组分清单。为保障化妆品使用安全,参考国际化妆品相关法规,在《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修订过程中,邻氨基苯酚归为禁用组分。

多方发力共同清朗市场

有专家表示,现有成分研发和生产技术不够成熟,如果仅在安全范围内使用,可能影响染发剂上色速度,市场接受度差,这也是很多企业冒险违规添加的原因。另外,一些小作坊冒充大品牌,大批假冒伪劣染发剂也造成这个市场鱼龙混杂。

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化妆品监督抽检是化妆品上市后监管的重要手段,对及时发现化妆品安全风险,依法查处化妆品违法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化妆品检验是化妆品注册备案的重要一环,事关化妆品的质量安全,企业要严把注册关。此外,染发产品事关千万家,希望消费者在购买化妆品时对成分表多加注意,尤其是选购或使用染发类等特殊用途化妆品时,仔细查看产品的成分信息,避免使用标签标识成分指向不明的产品。

【责编:菲菲】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