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直销企业公告频发,我们聊聊背后的问题
倍增商业评论
2024-04-12 14:41:55
0

【第一直销网讯】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最近直销企业发的公告、声明数量明显高于往常。我们细数了三四月份以来直销企业发布的公告或类似公告的新闻,数量至少超过10份。

01

通过梳理这些公告的内容,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以下的几点:第一,有不法分子侵害直销企业的权益;第二,企业经营模式是否合法合规有待主管部门的核查;第三,市场一线有夸大宣传行为;第四,公告市场某些品牌的经营活动与企业无关。

其中,在第一点上有三种侵权的行为:一是不法分子假借公司名义进行诈骗;二是假借直销企业产品名义,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三是在非授权渠道低价乱价售假。

02

老实说,这些公告的内容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只是在最近频发就值得琢磨琢磨、说道说道。

关于被侵权

03

比如说,不法分子假借公司名义进行诈骗的受害者是新时代公司,从去年至今,新时代已经发布了三份公告,但不法分子的恶劣行径依旧存在。这不只是事关一家直销企业,更关乎整个行业形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公众对于行业形象的偏见,不正是从这些不法行为中形成的吗?发公告,是自证清白,有时候或许还夹杂着些许无奈——直销企业的合法权益如何能够得到更好地保障?

关于低价乱价

04

关于低价乱价的问题,是许多直销企业经常碰到的麻烦事。不管吧,会影响公司的大盘,管吧,又得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对于低价乱价这件事,我是这么理解的,在非授权渠道出现低价乱价的问题,这说明有人购买了产品,既消费不完又销售不出,迫于无奈低价销售。不管怎么说,一旦出现这种现象,都是企业和消费者(更可能是经销商)的双输。企业失去了这些买多了产品的消费者(经销商)的信任,失去了口碑,消费者也因产品用不完或卖不出出现了损失。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通常是有一些企业的模式鼓励囤货。囤货可以提升公司的短期业绩,但如果囤的货销售不出去,造成的低价和乱价行为,最终还是企业买单。

05

我非常欣赏胖东来,它有一种特别正向的价值观,一个劲地劝消费者理性消费,不要买多了,避免造成浪费。直销行业里也有一些这样的企业,比如美乐家,它限最高消费,所以似乎它从来就没有为低价乱价的市场乱象而发愁。

直销不论是作为低成本创业平台,还是消费平台,都应该倡导一种理性消费的观念,而不是鼓励囤货的观念。与社会主流价值背道而驰,难行且不讨好。

06

关于低价乱价的事儿,要想彻底解决,要么是换一种不鼓励囤货的模式,如美乐家一样以复购走细水长流的道路,要么设计一个回购计划,经销商囤的货卖不出去,最终由企业来兜底。

07

传统企业的经销商假如囤了货卖不出去,就算经销商打折售卖,也少见被企业诉诸法律的。

关于夸大宣传

08

夸大宣传是行业顽疾。对这个事情,我历来有这样一种看法:直销企业和系统实际上是两种文化。企业是偏于服务性的文化,而系统更多偏于销售性的,所以系统团队往往更具狼性和进攻性。

这两种不一样的文化,就会造成一种撕裂:企业会强调合规(监管主要落到企业头上),但是到了市场就容易不受控制,为了销售目标而走形,变得夸大。当然也不排除一些企业为了业绩,暗示、默认和怂恿系统以更激进的方式开拓市场。

所以,夸大宣传虽然并非完全都是由系统而起,但一线确实是夸大宣传问题的高发地。这么说不是想把锅甩给一线奋战的人,而是我们如果不认清并承认市场一线最容易导致宣传走形,就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顽疾。

夸大宣传的背后是急功近利的心理。保健品不是药品,调理身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夸大宣传的一般性说法就是“保健品到病除”,这种说法背后的心理是“我要快点成功”。行业的人不能只想要管道修成之日的汩汩清流,而忘却修管道时的日夜为工。

09

我们不知道一些企业公告某些市场品牌的经营活动与企业无关的真实内幕。不过这也不打紧,因为今年是直销行业的“反挂靠”之年,一些明里暗里、伏线千里的行为最终会在严查的过程中逐步露出水面。

关于反挂靠,最好的两种方式莫过于:第一,让直销企业母体恢复造血能力;第二,开放门槛,让行业流动起来。前者由直销企业自己决定,而后者时候还未到。

10

目前行业可能处于一种“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阶段,从这个角度来说,所谓的“直销行业蜜月期”肯定还没有到来。至少在蜜月期到来之前,还得经历一段痛苦期。这段痛苦期会向行业施加压力,目的不是要压垮行业,而是为了夯实盖筑万丈高楼的地基。

所以,既不用太担心痛苦期太长,也不要过于期待蜜月期的到来。直销企业最大的进步,通常都不是发生在蜜月期里,而是在痛苦期。

11

在写这篇文章时,看到邹尧老师分享在朋友圈里的一张图片,内容是阿里重组一年,“风清扬”马云写的《致改革 致创新》,阿里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贴于文后,与行业人共勉。

640(1)

【责编:潇潇】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