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气藏五脏,气虚则生病!
美罗国际
2018-08-09 14:30:00
0

QQ截图20180809143519.png

【第一直销网讯】  《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常言道:“人活一口气”,气在人的生命活动中占有极高地位。当人们感觉疲劳时,便会认为气虚了,气和气虚早已成为一个大众化名词。从中医角度看,气和气虚是什么?五脏出现气虚症状是否也不同?

气是一个古老的哲学概念。就人体而言,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最重要的物质,由肾中精气、脾胃消化吸收所得的水谷精气和肺吸入的大自然清气结合而成,能推动气血、温煦机体、防御外邪、固摄真气和气化津液。一旦气虚损,就会出现脏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低下等病理和证候,就叫气虚证,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少华、精神倦怠、气短懒言等。

气虚是一个总的概念,由于气分藏于五脏,气虚证也随脏腑不同而各具特点。

心气虚证

心脏主管血液运行和精神。一旦出现心气虚证,可表现为心慌,劳则加重,精神恍惚、语无伦次、悲伤欲哭、失眠健忘。

肺气虚证

肺主管气的运行、呼吸出入。一旦出现虚证,会有咳喘有痰、胸闷气短、声音低怯、容易出汗、感冒等表现。

脾气虚证

脾脏主要负责饮食的消化吸收,脾虚者食欲减退、脘腹不适、大便稀薄、四肢酸懒。

肾气虚证

肾脏专管人体骨髓、脑髓和精血,男性、女性都可能出现肾虚。肾虚者可能出现腰膝酸软、月经稀少、小便淋漓、呼多吸少等问题。

肝气虚证

中医认为,肝气不足的人容易两肋不适、筋脉不柔、屈伸不利、四肢发冷、腹痛、视物不清。

另外需要强调,气虚证多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年老久病或劳伤有关。日常应注意补充营养和恰当运动,增强体质;避免过劳,作息规律,有病早治,以减少气的消耗。

【责编:佐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