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16年时间从隐形到瞩目,你着什么急?
安利微刊
2019-04-26 18:03:00
0

QQ截图20190426180608.png

【第一直销网讯】  2019年4月14日,第38届香港金像奖颁奖典礼,曾美慧孜凭借电影《三夫》获得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在此之前,没有多少人认识她。以至于之后几天,依旧有人把她的名字错念成“曾慧美孜”。但无数人开始在网上深扒,“曾美慧孜是谁?”“曾美慧孜拍过什么?”

曾给孙俪做过N线配角,如今同台竞技,曾经在《颐和园》、《苹果》等戏中都有惊艳表现,却因主角光环太大变成“小透明”。

曾美慧孜火了。这个2003年就步入演艺圈的90后姑娘,历经16年沉淀后,亲自撕掉了自己身上“五线演员”的标签,让“少时了了,大未必佳”成为一句悖论。

循序渐进,守好当下,是接近成功的最佳方式。

有时候,你缺少的是一个时机,但是,你要等。因为,它总会来。

著名作家冯唐,曾经以九字箴言总结了她人到中年时的生活感悟:

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

成功的机遇不是坐着等来的,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的积淀,与一股不服输的猛劲儿。

如今再回看曾美慧孜走过的16年,每一步都像是为最终的成功量身定制。《颐和园》让人们记住了郝蕾所饰演的浪漫而敏感的余红,而曾美慧孜同样在这部戏里有着精彩表现——余红的好朋友,那个乖巧可爱的冬冬初出茅庐,像极了刚入演艺圈的她。

没有大红大紫,却因此被无数导演挑中。在《气喘嘘嘘》里与葛优对戏,参演《建国大业》,出演《地球最后的夜晚》,正是对于演戏的执着,让她懂得如何在成功到来时握紧每一次机遇。

在电视剧《手机》热播时,她选择出国深造,重塑自己的表演生涯,更懂自己。回国后,在小众电影中释放热能,最终迎来了爆发。

她说:“相信命运会安排很多重要的瞬间去历练你,这些瞬间早就安排好了。”

无数人习惯问自己,何时才能功成名就?

永远蠢蠢欲动,永远野心勃勃,要想成,先有“功”。

就像《都挺好》中的倪大红,在历经无数次“黄金配角”后,迎来了他的高光时刻,倪大红用过人的演技,最终让人气和名字一样大红大紫。

在演艺圈中,他口碑过人,在人群中,他曾默默无闻,生活为他安排了多重角色,而他琢磨的只有一个:“如何演啥像啥。”从《战狼》到《司马懿》,贡献了诸多出色演技后,他终究绽放。

纽约时报畅销书《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作者丹尼尔·科伊尔,曾在走访世界上最成功的的足球运动员、艺术家、战斗机飞行员等无数个人物之后,总结出了这些人背后普遍成功的规律——

若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付出一万个小时的努力。

这一结论甚至得到了科学佐证。英国神经学家莱维表示,人类脑部需要上万小时,去理解和吸收一种知识或技能,才能达到大师级水平。

这意味着,成为荣耀之星,每天以8小时计数,你离成功至少差上5年光景。

而如今,当我们被身边无数则成功的报道裹挟,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聚焦于“成功”,却忽略了“过程”。越着急,就越焦虑。

李嘉诚曾经这样总结人的职业生涯:“付出就想马上有回报,适合做钟点工;期望能按月得到报酬,适合做打工族;耐心按年度领取收入,是职业经理人;能耐心等待3到5年,适合当投资家;用一生的眼光去权衡,你才是人生赢家。”

你离成功,或许差在一份沉淀的平静。

比尔盖茨20岁创建微软之前,已经练习了7年的程序设计,莫扎特21岁做出经典作品,但4岁就已经开始练琴。

无论是天才或是普通人,没有人逃得过积累。你要相信,生活向每个人分享了相同的成功终点,只是安排了不同的路线,你要不断去摸索,才能找到属于你的最佳路线。

做一个为热爱而努力的人,对成功有欲望之前,先对成长抱有无所畏惧的野心。

奋不顾身,无问西东。就像这个孩子!

【责编:佐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