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陈秋:中国整体消费升级的趋势才刚刚开始
马蹄社
2019-12-10 09:23:08
0

【新零售经济网讯】近日,在第五届全球零售电商中国峰会2019上,拼多多数据研究院副院长陈秋发表演讲。他认为,中国整体消费升级的趋势才刚刚开始,现在的中等收入群体是4亿多,还有更多的人在持续地向这个方向努力进发.

这样一个整体升迁所产生的势能,不仅能够推动中国经济实现稳定的增长,也能带动甚至改变区域性甚至是全球性的供需体系。

以下内容节选自陈秋的分享: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我是拼多多陈秋,非常荣幸能够有这样的一个机会出席今天的峰会,前面的各位领导包括企业前辈的发言也给我很大的启发,接下来我就结合拼多多的实践和发展,简单地谈一谈我们看到的消费和零售的趋势。

首先我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拼多多的发展状况。

我们这家公司创立于2015年的9月,到今天刚好是4年多的时间。创立到今天,我们实现了不错的发展,截至今年6月底,我们平台的年度会员买家数是4.832亿,这个数字大概覆盖中国网民一半的规模,也就是说,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有4.832亿的用户,在拼多多至少购买了一单商品。今年第二季度,我们平台APP的平均月活用户数是3.66亿,单季新增了7630万,过去的2-3个季度里面,我们平台的单季月活增长用户数应该都大于电商整体的规模。

我们目前的活跃商户数超过400万,截至今年6月底,平台的年度成交额是7091亿元,今年大概率会突破1万亿元。

在这样体量的基础上,我们的各项核心数据依旧维持着比较高速的增长,其中订单数是一个典型,2018年我们平台的订单数大概是111亿笔,这个规模大概占全社会包裹总量的五分之一。今年上半年,我们平台的订单量是70亿笔,大概占社会包裹总额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说,所有快递里面,每4个就有一个来自拼多多。我们预计并且希望到明年这个时候,我们的订单量能够占据全社会包裹总额的三分之一。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数据,是我们的日活用户数,我们现在的日活用户数是超过1.6亿,跟行业第一名的差距在持续缩小,我们预计很快这个日活用户数就会突破2亿。

拥抱全新的消费时代

创立四年以来,拼多多之所以能够实现这样的增长,我们认为根本原因是它诞生在一个全新的时代,我们发现并拥抱了一些全新的需求。

在用户层面,拼多多诞生的时候,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经非常普及,不像20年前的传统电商,那时候它的服务可能是服务于知识和收入水平比较靠前的那一小部分人,而我们诞生的时候,移动互联网已经平等地进入了所有人的生活,所以新电商的历史使命就是服务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在宏观体系方面,我们中国拥有全球最完善、最具结构性成本优势的工业体系,所以使得我们能够持续、大量地生产平价、高质的商品,不断地满足消费者持续变化的需求。

然后是基础设施方面,我们发达的铁路网、桥梁,包括高速公路等等,使得我们可以持续摊薄物流运输成本,并且让村村通快递成为了可能。

最后就是行业层面,包括移动支付、社交网络以及电商认知的普及,让我们有机会站在前辈的基础上,然后进一步满足用户多层次、深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所有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就是我们碰上并且拥抱了一个全新的消费时代。

中国的消费拥有巨大的潜力,这个事情所有人都知道,消费在过去的5年时间里都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导驱动力。今年1-9月份,中国社会消费品的零售总额已经超过29万亿,同比的增速保持在一个非常健康的水准。

我们认为,中国整体消费升级的趋势才刚刚开始,我们现在的中等收入群体是4亿多,还有更多的人在持续地向这个方向努力进发,这样一个整体升迁所产生的势能,不仅能够推动中国经济实现稳定的增长,也能带动甚至改变区域性甚至是全球性的供需体系。

实际上,14亿人口的巨大消费,它的每一步变动都会带动产生一系列系统性的变化,所以,最近几年我们看到了很多新的趋势,也产生了很多新的名词,包括下沉市场、银发经济、新中产消费等等,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形势和概念,比如说线上线下一体化,虚拟现实相结合等等。

我们认为所有这些趋势、变化的背后有三个主要的趋势,我们的新消费潮流,从三个维度打破了原来长期存在的供给和需求不平衡的现象:

第一个是城乡二元的消费结构。在以前很长的时间里面,因为渠道下沉的成本,很多乡镇地区的居民是没办法享受到城市居民同等的消费平权的,他们可能要付出更多的钱,但是买到的却是品质不那么好的商品。现在随着我们的物流网,随着电商平台等等一系列新商业基础设施的应用,很多农村地区的消费者已经可以平等地享受到和一线城市一样的消费权利,所以这样的势能推动了中国的乡村消费增速,已经连续很多年超过了城市的增速,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这样稳定的增速还会保持很长的时间。

第二个,就是我们这次进博会主题相关的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这是一个现在非常重要的维度。

第三,生产与消费的距离。实际上,到现在为止,中国的零售体系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网络,很多线下的行业、线下的载体,从生产到最终交付到消费者手里,要经过非常多的代理商,包括电商平台也是如此,电商平台也有很多的经销商、很多的代理商,甚至还要经过代运营。我们相信,随着生产和消费距离的持续缩减,可以不断地推动商品的价格回归它的实际价值,这样的价格因素能够推动巨大的消费扩容。

我们做过一些相关的数据统计,比如说扫地机器人,是一个典型,当它的售价是1000人民币的时候,它的目标受众可能是1000万人,这1000万人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当扫地机器人的价格降到300元、400元左右区间的时候,它的目标受众会增长到1亿人,这是一个10倍增量的市场。而且最关键的是,可能1000块钱的扫地机器人,和三四百块钱的扫地机器人,它使用起来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下面我着重讲一下和我们主题相关的国内国外两个市场。

引入1万个海外的顶尖品牌

大家都知道,中国进口的需求非常旺盛,我们已经连续9年成为全世界第二大进出口贸易国,2018年我们的进出口总额达14.1万亿,同比增长12.9%。除了购买芯片、汽车、高端机械等等,我们的消费者还消费了大量的食品饮料、农产品等。

因为有这样强烈的需求,所以我们的海淘、跨境电商等等业务也保持了很高的增长,年增长率超过了50%。

因为便利性和成本价格优势,电子商务平台已经成为连接进口商品和中国消费者的主要纽带之一,作为增速最快的电商平台,拼多多已也深刻地感受到了消费者对于进口商品旺盛的需求。

从去年开始,我们发现有越来越多的用户会持续频繁地以“进口”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尤其是进口的母婴产品和进口的美妆产品。为了匹配、满足这样的需求,我们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准备工作之后,在今年4月正式上线了全球购,并把它放在了一级入口的位置。

到目前为止,全球购一共上线6个月的时间,取得了比较不错的成绩。我们月均GMV的环比是超过了100%,每个月都是翻倍地往上增长,尤其是母婴、美妆,月均的环比在200%以上。

过去的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已经跟全球超过600个一线品牌和保税供应链达成了深度的战略合作。不过,虽然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但是相较于消费者旺盛的需求,这些供给量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非常希望借助进博会这样难得的机会,进一步提升我们的供给水平。所以,今年进博会期间,我们也采取了一系列的动作,包括与绿地国际合作、与东方国际合作,通过他们,引入一些国际品牌。

另外,我们联合外高桥保税区和中国邮政推出了进博宝,进博宝就是一个帮助国际品牌打造一站式进入中国市场的解决方案,通过进博宝,这些国际品牌可以以最快的方式、最低成本迅速地落地,去拥抱我们的5亿新消费人群。

除了进博宝,我们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还会有一些创新的东西出来,也会及时跟大家汇报。

对于全球购这块的业务,我们也提了一个目标,就是说,未来3年里,我们希望引入1万个海外的顶尖品牌,培育100个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的进口品牌,全球购的年交易额达到2000亿。

在不断提出目标然后围绕目标做动作的同时,我们也在持续思考一些问题,就是为什么会出现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为什么相关的需求会这么旺盛?我们认为,主要是两个原因:

首先是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中国商品的有效供给率还是非常不足的,整体上看来我们的产能过剩,但是很多的消费者实际上没有办法找到匹配他们需求的产品,很多消费者没办法找到他们满意的、信赖的品牌,所以导致他们把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

另外一个浅层次的原因就是价值,出于部分行业的定价歧视等等因素,很多进口品牌在国外购买的价格,比国内要便宜很多,即便算上邮费,消费者通过海外这个渠道来买还是合算的。

所以我们做了两个动作,第一个是价格因素,拼多多从创立以来,价格一直都是我们的优势,我们一直践行的都是同品最低价的策略,在全球购这项业务上,我们同样希望坚持这项策略,我们希望每一个类目、每一个SKU都能打造全球最低价。

如果国际品牌商入驻我们全球购、我们的多多国际,我们可以保证它赢在起跑线上:

一方面我们不收取佣金,支付手续费也只有0.6%,实际上这个支付手续也不是交给拼多多的,是交给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然后就是我们帮助它实现最低的供应链成本;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就是我们为这些产品提供大量的免费资源、流量,而不是要求他们必须购买昂贵的流量才能让消费者看到他们。

另外一方面,我们官方会对这些产品实施百亿补贴,我们希望让我们这个平台的这些跨境商品能够实现全球最低价,通过价格来促进消费回流。

帮助制造企业培育1000个新品牌

除了价格的因素之外,我们还在持续思考的就是深层次的问题。

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一方面,低价低质的商品在市场上是大量存在的,平价高质的商品是普遍稀缺的,有设计感、品质感的品牌、商品是普遍稀缺的。市场上存在大量50分的商品,同时有一部分90分的商品,但中间存在大量的空白。很多消费者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商品,这就导致:一方面高收入群体找不到合适的商品,导致消费外流等现象明显,我们的消费者可能每年在境外支出要接近1万亿人民币;另外一方面,中低收入的基本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一种趋势?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个结构?是因为我们中国的制造企业不能够生产出这样的商品吗?实际上不是的。经过过去30年的发展,我们中国的很多制造企业,不仅有很强的生产制造能力,同时还具备了很强的设计能力。实际上我们购买的很多进口商品,它本身就是由中国的这些制造企业设计、生产的,然后运出去、再回来,经历了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

目前的问题就在于,这些制造企业是没有办法直接对接消费者的,他们缺乏营销和行销能力,而且建立品牌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同时还不太好产生很好的效果。

之所以会形成这样一个局面,是因为零售传统的思维就是人、货、场这三个基本要素,中国一开始是缺少货,所以90年代之前,谁能把货生产出来,谁就能迅速地脱颖而出。从那之后,我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从有到好”的过程,这个过程,一直到今天,都是渠道占据主导思维,我们所有的零售体系一直都是强渠道思维。

最开始是沃尔马决定了哪些国际品牌可以最早进入中国,到现在依旧是电商平台决定了哪些品牌可以分得最多的流量,哪些品牌可以更多地出现在消费者面前。所以,一直都是渠道决定了品牌、渠道决定了生产、渠道决定了人。

实际上,像这样的一套架构已经不太匹配中国目前的消费趋势,我们认为,中国的消费,现在已经有能力去驱动建立一套由人发起的,由人的需求、人的意志来决定生产什么样的品牌,通过产品的规模化来建立品牌认知,然后形成品牌形象。

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相关的趋势,比如说原来都是强渠道,现在出现了很多网红带货、种草等等的,出现了一些小规模的意见领袖为主体的这样一些模式。

我们相信,以后随着货品分发方式的变化,人最终会成为一个单独的颗粒度,来塑造一套全新的品牌模式。

就像信息分发一样,以前可能必须要通过电视或者是报刊、杂志才能了解新闻,现在可能发一个朋友圈也可以成为新闻,甚至不是专业的媒体从业者,他也能成为新闻原发。这样的一种情况,虽然有利有弊,但是整体上已经是利大于弊的,因为它非常有效地推动了信息的产生和分享。

围绕这个目标,我们做了非常多的尝试,其中一个就是我们在去年的12月底推出了新品牌计划,这个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帮助中国的制造企业培育1000个新品牌。

我简单介绍一下,它大概是这样的一个模式,我们平台上每天产生海量的需求,有很多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但还有很多是没有得到满足的,我们有一支专门的技术团队,专门负责理解、读懂消费者的需求,然后把这些数据、相关的需求提取出来,经过有制造业经验的专业团队转化之后,把这些数据交给能产生最大价值的上游的生产方,就是我们的制造企业。产品出来之后,我们再帮助这些商品精准地匹配到最有需求的消费者。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个结构。

新品牌计划,推出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我们一共有85家的正式成员,有超过800家企业参与了我们的定制化生产,累计推出了超过1800款的定制化产品。截至今年7月底,我们的定制化产品累计订单量超过了7000万件。

因为这个战略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我们定了一个大概的目标:我们希望在未来3-5年的时间里,这些定制化产品的年订单量能够达到10亿级别。

我们相信这是代表未来的一种供需趋势,在这些项目里面,我们做得越多,我们觉得能继续做的就越多。

分享一些最简单的、相关合作企业的一些生产线,比如说这个电视,65寸的,在拼多多售价是1999元,第一批产品上线24小时之内就全部卖完了。

未来,我们会推出一些更加颠覆行业传统因素的一些产品出来。

再看这个扫地机器人工厂,他们以前常年帮助一些企业代工,通过拼多多的平台,通过我们的计划,他们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在很短的时间内售出了超过50万台扫地机器人。而且这些扫地机器人不仅卖向了一二线城市,还有很多卖到了下沉市场、卖到了农村地区。

这是一个纸巾,原来你要在纸质类目里面创立一个品牌出来,需要有非常强大的实力,必须是老牌的国企或者说是跨国企业,你才有能力、才有资金把你的广告铺遍、把你的渠道铺满。过去的3年时间里,我们拼多多平台仅仅纸质类目已经培育了十几个新生代品牌,其中有很多年销售额达到了将近30亿。这些拼多多培育出来的品牌,不仅在我们平台卖得非常好,在其他的电商平台也是TOP级别的品牌。

所以我们相信这种趋势,随着我们的投入持续增加,我们也会培育出更多这样的品牌出来。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就不再多做介绍了,总而言之,我们认为,中国庞大的进口需求不仅对于中国消费来说是一个大机遇,同样对于中国的生产、对于中国的制造企业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机遇。我们希望通过进博会这样难得的机遇来迎和、来满足平台消费者对于进口商品的需求,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更多的工作来打破这种强烈需求背后的不平衡,让过去这些存在于中间环节的这些价值能够回到生产者和消费者,让更多原来依附于国际品牌或者是依附于传统国际流通渠道的价值能够回流到中国制造,这就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来源:马蹄社)

【责编:菲菲】

相关内容

铸源永倍达助力社交电商,为...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在“互联网+社交”的浪潮下,社交...
2024-01-29 12:50:03
悟空掌柜王栋:直播带货的红...
直播带货未来的比拼核心,肯定是能否运营好私域流量。只有挖掘出老用户...
2024-01-29 12:40:03
权健已死而束昱辉信徒仍在,...
2017年,也是福瑞购处于酝酿之中的一年。三年之后,在审判中,束昱...
2024-01-29 12:32:56
社交电商“素店”拉人头涉传...
截止2019年8月13日,“素店”平台有超过60万玩客,有22万玩...
2024-01-29 03:52:05
法大大联合创始人梅臻:社交...
疫情时期,产业互联网时代,技术与服务的融合,数字化与企业管理的融合...
2024-01-29 03:51:06
社交电商潮流蔓延,监管空白...
近来,以社交裂变、精准营销为特色的社交电商潮流开始蔓延,针对这一现...
2024-01-29 03:4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