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销诈骗”还能嚣张多久?
新蓝网
2018-04-17 11:33:00
0

timg (5).jpg

一盒“免费”鸡蛋、一场“专家会诊”、一次“体检赠送”、一声“爸妈”……这些暖心的关爱,很可能是精心布置的消费陷阱。针对很多保健品公司借会议营销坑骗老年人的情况,全国多地掀起整治风暴,广东、四川、重庆、湖北等出重拳打击,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仍有不少人明目张胆顶风作案。近日,“新华视点”记者采访时,多位老人郑重提醒:“让你妈妈千万别买!”(4月12日《人民网 新华每日电讯》)

会销,顾名思义通过会议营销。主要是寻找特定消费群体,以亲情服务和产品说明的方式销售产品。然而就是这样一种普通的营销模式,却被不少不法保健食品企业盯上,成为其牟取暴利的重要方式。

会议营销保健品骗局主要有四个套路。其一,免费领物品。不法保健品企业抓住消费群体心理,利用“进店可免费领取鸡蛋、面条”等宣传标语吸引消费者进入。其二,免费体验医疗器械。凡进店者均可体验店内医疗器械,足以让部分消费者为之动容。其三,夸大效果。保健品往往只是具有保健作用,而在不法商贩口中却变成了“神药”,神奇疗效竟让人无拒绝之理由。其四,许诺可退。商贩在劝说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同时承诺“随时可以退货”,以此来打消消费者心中疑虑。

众所周知,“会销诈骗”是违法的生意。其带来的社会危害是巨大的。首先,消费者权益难以保障。消费者面对的产品往往都是不法商贩经过“精美”包装后的产品,疗效并没有变化,然而价格却高得离奇,利润往往高达几十倍。并且消费者在感觉被骗后,退货却成了“不可能的事”,之前承诺“随时可以退货”随之变成空谈。其次,整个会销行业受到重创。会销坑骗行为抹黑了整个会销行业,毁坏行业名声,降低会销行业的可信度,使正当的会销变得难做,许多企业和个人不得不因此而转行。

整治“会销诈骗”,要明确认定标准。据了解,现有法律法规对于会销类虚假宣传欺诈行为的认定,缺乏明确规定,监管部门掌握的一些案件线索证据,往往因达不到立案查处标准而无法处罚到位。因此应对相关法律法规中虚假宣传及欺诈的定性进一步明晰,同时从严处理违法经营者。

整治“会销诈骗”,要部门联合执法。“会销诈骗”涉及范围广,多头监管让打击非法会销力量薄弱,除非联合执法,否则很难做实。因此,要强化市场监管,加强部门联动,对产品来源、宣传行为、营销手段等的合法性进行核查,及时固定证据。同时,强化多部门联合执法,形成打击合力。

此外,基层社区宣传亦不可少,针对老年人的消费特点,社区可在消费教育、消费指导方面下功夫,丰富宣传的形式,引导老年消费群体科学理性消费,提升其消费维权意识,让会销骗局再无群众基础。

【责编:durian】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