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直销操盘手人才断层问题,内外结合疗效更佳
第一直销网 山人
2015-08-12 19:17:00
0

【第一直销网讯】  这几年直销牌照井喷,特别是今年7个月就已经发放15张直销牌照,这么多新加入的公司,直销的人才问题日益凸显。直销界的高级管理人才——职业经理人尤其稀缺,这些被称为“操盘手”的人相当重要,一家新公司从申请直销牌照到建立直销队伍,再到各项制度的建立,几乎都需要职业经理人的参与。

如此重要的地位,让职业经理人在直销界几乎成为“熊猫”,各家新入行的公司都会不惜代价去争抢。进入行业的企业不断增多,而人才培养却没有跟上,操盘手如此抢手也意味着直销的“人才断层”出现了。

操盘手的缩影

直销界的资深操盘手王君平,他几乎在直销一进入中国之后就进入了直销行业,随后他操盘了一系列公司,他是中国直销操盘手的一个缩影。

1995年,王君平来到安利中国公司,在这家跨国企业工作了6年时间;

2001年4月,王君平又投身露华浓,历任华东区和北方区销售总监;

2002年6月,来到北京三一盛世咨询策划有限公司任职业务总经理;

2003年2月,王君平任职天狮中国区总经理。2002、2003两年时间,他使天狮集团保持每年300%的市场成长,创造了直销业的一个神话。

2008年3月,王君平加盟富迪,出任大中华区执行总裁一职。

2009年11月,王君平加盟广东康力,任总裁。

2013年7月,王君平加盟春芝堂,任大中华区总裁,负责春芝堂大中华事业部。随后又转任首席咨询顾问。

合格的经理人在哪里?

直销行业并不缺乏职业经理人,但缺乏合格的经理人。伴随着中国直销行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直销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另一方面合格的经理人却不多。在经理人市场上,经理人供不应求。各家企业为了找到合适的经理人可以说是互挖墙角,推高了企业用人成本,而另一方面,很多职业经理人也常换东家,行业内很少有稳定的管理层,这当然也不利于行业的发展。

直销企业尤其是内资直销企业,职业经理人跳槽率很高,有些经理人跳槽会带走公司人员,这些都会给公司造成很大的损失。实际上,中国的直销业仍然处在幼年阶段,市场培育不成熟,行业的规则法则也不健全,职业经理人在行业内的人员流动也属于正常的现象。

但是当我们再具体看看一些经理人的行为,他们的跳槽却又是不正常的现象。在跳槽之前不愿为公司全局利益及持续发展效犬马之劳,在跳槽之后,又背后诋毁公司的形象。

可以说很多高管的行为没有遵守职业操守,资深直销专家、中国市场学会直销专家委员会专家、新华商杂志荣誉主编李斌李斌者表示“操盘手不守贞操,其实他们并没违法,无从追究他们的责任,但是他们的行为也在无形中破坏了行业内的道德标准和价值标准。”

​三大原因导致合格的不多

而为何合格的职业经理人却不多呢?行业资深人士认为主要有三点原因:

第一,中国从90年代引入直销以来,对直销理论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的商学院市场营销课程中,至少有20个课程以上内容是教授直销学的,而在国内则很少有主流商学院涉足直销领域的研究,因此国内极少会有既懂管理又能了解直销模式熟知直销运作的职业经理人。

第二,我们国家从九十年代引入直销以来,一直政策环境都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起伏跌宕的环境当然也影响了经理人队伍的稳定,很多其它行业的经理人根本不敢到这种发展前景不明朗的行业做管理。

第三,我们的经理人很多没有职业的精神,对工作,真诚、敬业、负责任这样的精神。

内外结合“疗效好”

如何解决直销行业合格操盘手缺乏的问题呢?无外乎有两种路径,一种是行业内部培养,一种是行业外部引进。

比如之前提到的王君平,他近几年就转型成为了行业资讯顾问,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信息和决策方案,并辅导帮助自身企业员工团队工作和成长。这也是行业内部培养人才的一种方式。

内部培养似乎也暂时不能满足行业的缺口,外部的引进是否可行呢?

一直有一种看法认为,直销行业跟其他行业差别太大,其他行业的职业经理人进入直销根本搞不懂、玩不转。但事实上,直销行业并不缺乏从传统行业转行过来的职业经理人。比如如新公司就曾经有过从传统渠道进来的职业经理人,只是他们刚进来的时候并不在业务部门。

直销和传统生意一样,需要有定战略、定班子、带队伍的能力,需要职业的领导人。能力的培养和领导人的成长需要时间和实践。传统行业造就的职业经理人有相对成熟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方法。一个职业经理人,本身就具备了长时间的经营管理经验、一定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而且一般都掌握了企业的经营权。在传统行业中能根据企业的发展制定目标,并合理有序地组织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转做直销时,起点高能很快结合直销业特点,融会贯通,站在高起点,启动快、加速度也会很快。

资深直销专家李斌则认为,当下合格操盘手的缺乏可能还会持续很长时间,但这也是行业发展必须经历的过程。“这几年人才的缺乏将对企业和行业的发展产生限制,很多企业将会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外部的人才也会被吸引进来,度过人才瓶颈之后行业将得到更大发展。”李斌这样表述到。

【责编:菲菲】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