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抽检合格率屡屡跑赢大盘,为何难以被信任?
第一直销网
2017-11-03 13:55:00
0

近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2017年第三季度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分析的通告,截至九月,全国共完成并公布624423批次食品(含保健食品和食品添加剂)样品监督抽检结果,检验项目合格的样品609480批次,不合格样品14943批次,样品总体合格率为97.6%。其中,保健食品抽检3193批次,3143批次合格,合格率为98.4%。

没错,与人们对保健食品的“恶劣”印象不同,保健食品的合格率高于所有食品的总体合格率。

再看看山东省的数据。11月1日,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了10月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的通告,共抽检各类食品(含保健食品和食品添加剂)样品39092批次,其中检验项目合格的样品38023批次,不合格样品1069批次,样品合格率为97.27%。其中,保健食品抽检251批次,不合格3批次,抽检合格率98.8%。

同样是保健食品合格率跑赢了大盘。

这也没什么奇怪的。食药总局官媒《中国医药报》曾以“国外保健食品是否真比中国好”为题进行报道,中国保健协会副秘书长张大超指出,其实中国的食品安全情况没有大家认为的那么糟糕。在2013年英国《经济学人》智库发布的“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中,中国在纳入统计的107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42位,处于中上等,高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如印度、菲律宾;甚至超过了位于欧洲中部或东部的白俄罗斯、乌克兰,而接近俄罗斯(排名第40)。这个指数的排名也领先当时于中国的人均GDP排名(第52位)。

药监部门的统计数据可以说印证了上述看法。

​夸大和欺诈是“毒瘤”

但保健品还是不断地以“负面”的形象抢头条。

最近几天,两条关于保健品的消息引起社会关注。一条消息称,山东省威海市的刘女士和丛先生在退休后的10年间一直坚持买保健品,已经花费了30万元。令人遗憾的是,这对老夫妻瘦骨嶙峋、身体孱弱。另外一条消息则是中国消费者协会在重阳节主办一次座谈活动,聚焦老年保健品消费问题。

既然保健品安全性不存在太大问题,为什么还是屡遭诟病?

很显然,生产环节没问题不一定是没问题,夸大宣传和欺诈就是保健品带给社会尤其是老年人群体挥之不去的噩梦。

近几年保健食品骗取老年消费者金钱的新闻屡见不鲜,慢慢的民众对保健食品产生了不好的印象。

在张大超看来,国人对中国保健食品不信任,来自于上世纪90年代末保健食品行业发生的一些丑闻的不良记忆。“在我国保健食品的发展过程中,可能确实出现过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并不是主流,而且随着监管水平的提高和生产水平的提升,中国保健食品的生产水平越来越高,执行标准也越来越高。”

毫无疑问,这种不良记忆需要从生产、销售、售后等各个环节的努力,才可能重建信任。

食药总局相关负责人就指出,夸大宣传和欺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食品、保健食品非法添加、非法声称和虚假宣传。二是采用发布虚假广告和不正当手段推销产品,误导和欺骗消费者,其中针对中老年人和病人的欺诈行为较多,媒体多次曝光。三是故意混淆普通食品、保健食品和药品三者概念,特别是普通食品、保健食品违法宣称疗效,消费者很难辨识,容易上当受骗。

QQ截图20171103135846.jpg

网络引擎搜索“保健品”发现几乎都与“欺诈”相连,可见社会上确实出现了很多相关案件。而严厉打击食品、保健品夸大宣传和欺诈,也成为食药监部门的工作重点。

安全“性能”不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在10月12日公布的山东省第三季度各类食品监督抽检结果汇总表,浪潮菌注意到保健食品共抽查了375批次,不合格的有34批次,不合格率为9.07%;山东省第二季度抽查的保健食品共51批次,不合格的有1批次,不合格率为1.96%;第一季度抽查的保健食品不合格率也维持在9%左右。也就是说,第三季度的保健食品不合格率环比第二季度上涨了7.11%。

浪潮菌查询下半年的保健食品抽查结果,发现6月份没有抽查保健食品,7月份共抽查14批次,不合格率为0.00%;8月份共抽查85批次,共有34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为40%;9月份共抽查276批次,共有0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为0.00%;而在10月份的各类食品监督抽检结果汇总表中,保健食品共抽查了251批次,不合格的有3批次,不合格率为1.20%。

可以看出,随着每个月抽检的批次不同,保健食品不合格率的随机性也较大。

QQ截图20171103135859.jpg   

针对以上监督抽检中发现的问题,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已经采取措施依法查处,督促生产经营者立即封存、下架和召回不合格产品,及时查找问题原因、化解风险,并在日常监管工作中,加大跟踪抽检力度,防控食品安全风险。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保健食品本身的安全性问题并不大。想要恢复保健食品的良好风评,还需政府部门、企业之间的共同努力。

【责编:默默】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