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禁药赚暴利,网售保健品要多睁眼辨别
新华每日电讯
2017-09-04 09:37:00
0

timg.jpg

【第一直销网讯】  据新华社报道,8月29日,湖南省娄底市披露一起案值亿元假减肥药案。当地警方历时半年多侦查,于豫、皖、湘三省捣毁了销售网络遍及20余省份的有毒有害假减肥药制售团伙。该团伙将生产场地设在大山深处的地下仓库内,生产成本不足1毛钱,却打着“国外进口”旗号出售,利润率接近9000%;经食药监部门抽检,确认该团伙制售的假药大部分含有国家明令禁止的有毒有害非法添加物西布曲明。(相关报道见本报8月30日4版)

虽然“利润率接近9000%”这样的数字令人咋舌,但新闻背景中这个团伙的作案手段其实并不新鲜,“西布曲明”更是经常出现在此类假药案件中的“熟面孔”之一。

今年6月,北京市对网络平台销售的宣称有减肥、降压降脂、降糖、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等功效的食品、药品分别采样,经过检验鉴定,其中大部分产品被检出西布曲明、苯乙双胍、酚酞、西地那非等化学成分。把这些东西当成保健品吃,会造成什么后果,我们一个一个地看:

减肥禁药西布曲明:可能引发精神性疾病

西布曲明曾经是明星减肥药,主要通过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入达到减肥的目的。但它的副作用很大,轻则口渴、心慌、失眠,重则产生神经损伤和精神性疾病,因此欧美、澳洲等国和地区纷纷禁用此药。

2010年10月30日,当时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药总局前身)叫停西布曲明制剂和原料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撤销其批准证明文件,已上市的药品召回销毁。但7年过去了,在网络微商及一些线下会销渠道,西布曲明依然藏匿于打着各种旗号的减肥产品中。

此前北京市公布的典型案件中,一种含有该成分,名为DDS的减肥药就引发了严重不良反应。某消费者服用后精神失常,后期出现幻觉,切菜时把手当成了萝卜,切断三根肌腱。经医院诊断,该消费者患有双向情感障碍,中枢神经不可逆损毁,需要终身治疗。

治便秘的酚酞:长期服用反加剧便秘

酚酞你应该不陌生,只要你上过中学化学课就见过它。它是常见酸碱指示剂,在碱性环境下呈现红色。

酚酞可刺激肠黏膜和肠道神经末梢,加快肠道蠕动,促进排便,常用于治疗习惯性便秘。但长期服用酚酞会产生一定的药物依赖,且易造成肠道功能紊乱,停药后便秘反而加剧。

降糖禁药苯乙双胍:易引发乳酸酸中毒

苯乙双胍和二甲双胍一样,都是降糖药物。糖尿病是人类尚未攻克的慢性病,凡是声称可以迅速控制甚至降低血糖的保健食品都要小心对待,因为其中往往偷偷添加了药物。有一些“降糖保健品”甚至宣称,可以不吃药、不复发、根治糖尿病,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如果听信了宣传,简直和遭遇谋杀没两样。

苯乙双胍由于容易引发乳酸酸中毒,于2016年底被国家食药总局叫停其生产、销售和使用,撤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已上市销售的召回销毁。

西地那非“抗疲劳”?严重时导致心梗

它是在研发心血管药物时意外发明的,可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俗名伟哥,具有类似效果的还有他达拉非等药物。在声称强身健体、抗疲劳的保健食品中,常常有这些药物在暗中帮忙。

我国保健食品是审批制,但并没有“壮阳”或改善性功能这个类别,西地那非作为处方药也不允许加到食品或保健食品中。而且不法分子为了“效果显著”,很可能过量添加药物。

西地那非对心血管系统有较大影响,在个别情况下,有可能诱发心脏病,严重时甚至导致心梗、死亡。

保健品、药品消费提示

1)一定要在正规渠道购买保健品和药品,尤其要提防网络微商。

2)凡是有治病效果的保健品都要特别小心,因为偷偷添加处方药甚至禁药的可能性很大,效果越好越可怕。(尤其是打着降糖、降脂、减肥、抗疲劳等旗号的产品。)

3)如怀疑自己买到了假药、假保健品,及时向监管部门咨询、投诉、举报,电话12331。

【责编:sunshine】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