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身不露,春捂秋冻要有度
绿之韵
2018-09-10 11:34:00
0

QQ截图20180910113744.jpg

【第一直销网讯】  进入白露节气后,植物开始有露水,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暖空气逐渐退避三舍,冷空气转守为攻分批南下,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幅度。人们爱用“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

春捂秋冻是一条经典的养生保健要诀。但是,秋冻并非人人皆宜。

秋冻不冻头腹足

秋天风大、气温下降之际,一定要注意保护头部,最好戴上帽子,避免吹风而引发头痛、发热等身体不适。

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对外部刺激敏感。若防护不当,晚上睡觉暴露腹部或爱美穿露脐装,寒气极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如果寒气直中肠胃,就会发生急性腹痛、腹泻、呕吐,天长日久,寒气逐渐积聚在小腹,还会导致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脚部分布着人体的6条重要经脉,并且脚远离心脏,血液循环最为不畅。所以,有“寒从脚起,热从头散”的说法。研究证实,双脚受凉是引发感冒、支气管炎、消化不良、失眠等病症的元凶。因此,白露应注意脚的保暖,鞋袜宜宽松、舒适、吸汗。

薄衣御寒有讲究

入秋之后天气转凉,家里长辈便迫不及待给孩子加衣,而这样没有过渡的添衣会影响孩子皮肤散热,刚入秋时不妨给孩子穿上一件薄卫衣挡风,推荐拉链款开襟式,方便孩子穿脱,保持后背温暖即可,千万不要捂出汗。

推荐一个很好用的穿衣公式:气温+衣服增温=26°C,这样家长根据当天早上的天气预报气温,做个公式就知道今天孩子怎么穿啦。

秋季老年人皮肤比年轻人干燥,在穿衣上要预防静电。选择柔软、光滑的棉织或丝织衣物,尽量不穿化纤类衣物,不要穿硬底鞋,鞋要宽松些,袜子要透气护肤。要顺应秋天的气候变化,适时地增减衣服,做到“秋冻”有节,与气候变化相和谐,方为明智之举。

秋冻因人而异

“春捂秋冻”应因人而异。秋冻,是为了提高人们对逐渐变冷环境的耐受性,但如果个人的体质本来就弱,那最好还是不要乱冻。所谓“春捂秋冻”的含义是,通过适当的“秋冻”,让人体慢慢适应逐步下跌的气温,从而为即将到来的寒冬腊月做准备。就像是潜移默化的煅炼,“秋冻”能在无形中提高人的体质。另一方面,在中医理论上,秋天是养阴的季节,如果穿得太多,就会助长阳气,对身体不利。

秋季又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时候。对于有这方面疾病史的中老年人来说,防寒尤其重要。这部分人群如果也尝试“春捂秋冻”,将是十分危险的举动。

就算对体格健康的人群,“春捂秋冻”也是有条件的。一般情况下,日照温度在15℃-20℃时,人们可适当减少穿衣,但真正到了接近初冬时,这一原则就不再适用。盲目“秋冻”,切不可取。

白露养生原则

补充水分 预防“秋燥”

白露气候干燥,人们常感到嗓子发干、皮肤紧绷、即使引用一大杯水也难以解渴。预防“秋燥”,应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辛辣烧烤食品。秋梨就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中医认为梨性凉味甘,能生津润燥、清热化痰,对于燥邪猖獗的秋季来说,是去燥的最佳选择。也可适当使用中药食疗,如西洋参、沙参、杏仁、川贝等。

白露身勿露

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了。这时天气冷暖多变,早晚温差较大,应该及时添衣加被。睡卧不可贪凉,否则极易患上感冒,也容易诱发支气管炎、哮喘、消化性溃疡等慢性病。过分贪食寒凉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禁忌。

秋高气爽 适当运动

秋天气候宜人,是一年中难得的锻炼身体的好季节。白露后,运动量及运动强度可较夏天适当加大,但选择运动项目也应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极拳;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游泳等。

搓耳泡脚 补养肾气

从白露开始,凉意渐浓,有些人会出现手脚冰凉、怕冷、乏力等症状,这是肾气不足的表现,所以要经常给肾“打打气”。晚上坚持用温水泡脚15到30分钟,水没过脚腕,泡到身体微微发热最好。泡脚的同时把耳朵和腰部搓热,肾开窍于耳,搓热耳朵能有效补养肾气。

【责编:佐伊】

相关内容